路透北京3月6日 - 中国总理李强再次强调消费的重要性,却没有配合推出相关政策,经济学家们警告说,与美国的贸易战和国内的其他挑战将可能使决策者们继续与通货紧缩进行长期斗争。
李强周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采取更多的 财政刺激措施,并更加着重于提振家庭支出,以缓解外部需求不振的影响。
报告31次提到消费,高于去年的 21 次。
图:中国总理李强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主要关键字次数计算
基调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但李强公布的刺激家庭需求的直接措施却令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他们一直呼吁进行大胆的结构性改革,将资源从工业和政府部门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最低养老金、医疗福利和其他福利项目的增长幅度微乎其微。
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国政府不愿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方面从投资和制造业出口进行更大幅度转向,因这可能会打乱中国经济以每年约5%速度快速扩张的远大志向,尤其是在关税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分析人士说,这也表明,中国越来越意识到,美国和其他国家针对产能过剩的中国工业综合体提高贸易壁垒,将加剧通货紧缩压力。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我把它理解为‘我们需要降价,但我们要在这种通缩环境下出口,因无论关税是多少,中国都必须出口”。”
李强没有提及通缩压力。他将官方通胀目标从去年报告中的3%左右下调至2025年的2%左右,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目标更像是一个上限。2024年的通胀率为0.2%。 中国官员很少公开谈论通缩风险。但李强工作报告中的一个细节表明,中国政府并非对通货紧缩的动态视而不见。
预算赤字和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估可以用来计算隐性GDP平减指数,而官员们在假设中使用的就是这个平减指数。
图:从中国GDP平减指数看通缩压力
平减指数是衡量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最广泛指标,预计 2025 年为下滑0.1%。这将是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通货紧缩。
根据花旗的计算,这比去年实质GDP平减指数的下滑0.8%有所改善,但远低于李强2024年工作报告中暗示的上涨2.4%。
“这表明政策制定者并不指望今年会出现实质性的再膨胀,”凯投宏观分析师Julian Evans-Pritchard指出。
**刺激措施有限**
在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方面,最突出的是最近为扩大的电动汽车、家电和其他商品的消费补贴计划准备了3,000亿元人民币(414亿美元)。
去年年底,该计划确实促进了家庭消费,但主要落在受补贴产品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几乎没有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这难以为继,因为消费者不会每年都更换昂贵的耐用品。
图:中国主要消费品类的增长情形,其中尤以家电与视听设备(红线)的换购最为踊跃
福利措施包括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月最低标准从20元提高到143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这些措施将钱转移到了消费者的口袋里,但相当于 GDP 的比例却微不足道。
Moody's Analytics中国和澳洲经济主管Harry Murphy Cruise指出,这使得福利改革和政策调整变得 "极为迫切",比如放宽被指责造成严重城乡不平等的 户籍制度。
他说:“需要针对养老金、社会安全网和户口进行结构性改革,这样才能真正让家庭有信心消费,而不仅仅是从补贴中获得真正的优惠。”
其他经济学家也敦促中国政府改变税收制度,开放土地,收缩国有企业部门,为消费者释放更多资源。
渣打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表示,仅仅改变消费税是不够的,在债务和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进行改革是困难的。他称,“财政可持续性受到制约。”“关于这些改革的讨论肯定很多,但目前确实还没有就如何进行达成共识。”(完)
A vibe shift in Beijing as consumption takes centre stage
China’s deflationary pressure
China's consumer trade-in scheme takes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