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地缘政治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地缘政治的发展有时会扰乱金融市场,扰乱全球经济活动。到目前为止,地缘政治事件只造成了短暂的市场波动和活动中断;然而,地缘政治可能会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交往的方式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运作。不久前,我们发表了一系列聚焦地缘政治与去全球化交集的报告,并强调了地缘政治引发全球经济碎片化的可能性。在本报告中,我们探讨了对立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是否确实在影响全球贸易格局,以及假设的碎片化是否正在实现。
关于去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集的最新情况
去年,我们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化状况的报告。简而言之,这些报告的结论是,我们认为全球化的趋势已经结束。我们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合作不会复苏,相反,去全球化比再全球化更有可能发生。地缘政治是我们进一步去全球化观点的核心。在过去几年里,地缘政治形势已经严重恶化。主要的军事冲突活跃在两大洲,而不那么系统性的对抗在南美、非洲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突然出现。就更重大的冲突而言,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在俄罗斯入侵后明确支持乌克兰,其他一些国家则表示声援俄罗斯。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些国家表现出与以色列团结一致,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了更为批评的立场。这些冲突与其他摩擦一起,正在形成全球地缘政治分裂力量,世界各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在同一系列出版物中,我们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并指出地缘政治分裂可能导致经济分裂,即地缘政治观点相反的国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切断经济联系。经济分裂对全球经济的长期健康是一个风险,尤其是当两个可以说是经济上最重要的国家——美国和中国——发现自己在地缘政治方面的观点截然相反时,这不仅与俄乌冲突和中东战争有关,而且与许多其他地缘政治问题有关。由于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可能是地缘政治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经济体,我们概述了一个假设的场景,即美国和中国由于地缘政治差异而切断经济联系,世界各国选择与美国或中国结盟,以显示地缘政治上的团结。这种国家结盟最终将全球经济分裂成两个独立的、截然不同的经济集团——一个由美国领导,另一个由中国领导。
我们将碎片化视为尾部风险;然而,我们也认为,碎片化的情况是有动力的,特别是在全球和中美地缘政治背景仍然紧张的情况下。但我们去年没有充分探讨的一个角度是,地缘政治引发的分裂是否已经开始。我们更多地从假设和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碎片化,但贸易是否已经沿着地缘政治路线分裂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因此,为了解决贸易模式是否已经和/或仍然在随着地缘政治哲学的发展而演变的问题,我们更新了到2023年底的碎片化框架,并将我们的框架应用于前几年。就我们框架的细节而言,我们的分析纳入了一些指标,我们认为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各国是否会选择与美国或中国结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框架包括联合国大会(UNGA)的投票一致性——各国在多大程度上与美国在所有决议上的投票一致,以及联合国大会最近关于乌克兰和以色列的决议的投票模式。我们的框架还包括国家安全联盟,更具体地说,包括一个国家是否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或四方防御协议,或中国版的上海合作组织(SCO)。我们还研究了七国集团(G7)“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基础设施投资倡议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的参与情况,以及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联系的强度,以从经济角度衡量可能的战略忠诚。然后,我们的框架将这些变量汇总起来,以了解各国可能如何协调一致。我们还建立了我们的框架,以确定在一个分裂的世界中可以选择中立的国家(即选择不结盟)。我们的框架将在联合国大会上没有明显投票模式的国家定义为中立国家,这些国家不参与美国或中国的防务安排,不参与B3W和一带一路,在贸易关系方面没有明确的偏好。图1表示截至2023年,每个国家如何依赖每个指标以及总体战略调整。
下载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