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专栏-力拓押注锂将保住电池金属桂冠安迪-霍姆

路透社2025年6月4日 01:00

Andy Home

- 随着轻金属在供应过剩的重压下不断下挫,锂生产商的日子不好过。

氢氧化锂LTHc1的价格已经从2022年的峰值下跌了90%,而且没有任何回升的迹象。

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数据显示,多家生产商目前的利润率为零或负。即使像全球最大的电池金属生产商 Albemarle ALB.N这样的巨头,也一直在削减成本并推迟新项目 (link),以抵御供应风暴。

然而,力拓RIO.L却毫不畏惧。这家全球矿业公司仍然 "坚信锂的长期前景"。

该公司把钱用在刀刃上,以 67 亿美元收购了 (link) 美国生产商 Arcadium,并与智利国家实体合作 (link) 两个项目。

考虑到当前市场的低迷,里约的这一举动可谓大手笔,但里约相信市场需求将足够强劲,既能消化当前的过剩,又能在十年之交将市场拉入赤字。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锂仍将是主要的电池金属。

低价格,高需求

锂价疲软的原因是市场上同时出现了太多新的供应。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 的数据,2024 年全球锂产量同比增长超过 35%。新矿山仍在加紧开采,中国企业也没有减产的意愿。

然而,供应海啸掩盖了锂需求的强劲势头。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去年全球锂用量增长了 30%,增幅相当于 2018 年整个全球市场的规模。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最大用户,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其健康状况十分强劲。根据咨询公司 Rho Motion 的数据,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去年增长了 25%,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 29%。

随着全球电力系统转向太阳能和风能等更清洁但间歇性的能源, (link),储能系统中锂的使用量增长更快。

力拓表示,预计到 2040 年,锂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 10%。

主要金属

随着制造商竞相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电池,这种情况的主要威胁将是电池化学的转变。

钴和镍等更昂贵的电池金属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迄今为止,锂仍是电池化学组合中的主要成分。

根据 Adamas Intelligence 的数据,3 月份新能源汽车中使用的镍和钴分别同比增长了 12% 和 2%。但锂的使用量却增长了 30%,与电动汽车的总体销量增长率相当。

然而,电池材料之争远未结束。

中国巨头 CATL 300750.SZ一直是钠离子电池开发的先驱。其最新产品 Naxtra (link) 的效率几乎可以与磷酸铁锂(LFP) 电池相媲美,而后者正在取代镍锰钴(NCM) 化学材料。

CATL 的亿万富翁创始人曾彦宏认为,钠离子电池有可能取代一半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场。

国际能源署(IEA)则不太确定,指出钠离子电池在高锂价环境中最具竞争力,而目前的环境肯定不是这样。

锂的低价可能是其抵御其他材料挑战的最佳防御手段。

这也导致电池价格下降,使新能源汽车变得更加便宜。

市场加速器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电池组平均价格下降了 20%,到 2024 年降至每千瓦时 115 美元的历史新低,这是自 2017 年以来最大的年度降幅。

正极原材料在电池组价格中的占比从 2023 年的 20% 以上降至 2024 年的 10%,这要归功于电池金属价格的全面暴跌。

中国市场向低温多晶体电池的转变也在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种电池比西方市场流行的无电解质电池便宜 30%。

欧洲汽车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大众汽车VOWG.DE正在采用LFP技术 (link),其目标是在欧洲市场推出2万欧元的入门级电动汽车 (link)。

价格一直是阻碍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与传统汽车的差距正在缩小。

就电动汽车销售而言,市场力量有力地抵消了关税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取消前任绿色能源议程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安全的赌注

锂电池金属的王者地位目前看来是安全的。

即使钠离子电池开始在中国抢占市场份额,全球电动汽车革命的加速和电网存储解决方案需求的增长也将减轻对锂的影响。

此外,国际能源署指出,尽管人们对新型化学物质很感兴趣,但电池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仍然是现有的、基于锂的传统化学物质。无论是 NCM 还是 LFP 技术都在不断改进。

锂的需求已经在快速增长,而且各种迹象表明,在未来几年内,锂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但需求强劲多久会转化为市场短缺和价格上涨,将取决于当前的供应激增能持续多久。

不要屏住呼吸。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路透社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