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感觉就像一家初创公司在展示自己的突破性产品。当时ChatGPT每周有 1 亿用户,每分钟处理3亿个API令牌,这样的数字不仅上了头条,而且大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快进到现在,再看这些数据,简直都算保守了。如今ChatGPT每周服务的用户超8亿,每分钟处理的令牌达60亿,背后有400万开发者靠着OpenAI 的平台创业。和两年前比,用户数翻了8倍,处理能力更是涨了20倍。
来源:OpenAI
新产品与功能:AI 驱动的应用生态
OpenAI 2025开发者大会的核心,是推出了一整套开发者工具,这些工具把ChatGPT从一个对话式AI,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应用生态系统。其中的核心是App SDK的发布,开发者能用它在ChatGPT内部直接开发出完全可交互的应用。这个SDK用到了模型兼容协议(MCP)——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标准,但OpenAI通过将其与ChatGPT深度整合,把它做得更完善了。简单说,MCP是个开放式标准,就像个通用的即插即用接口,能让ChatGPT这类AI模型和各种外部数据源、工具、应用无缝对接、互通信息,不用为每个连接单独做定制化整合。用这个SDK开发的应用,能让开发者在ChatGPT里打造出完全可交互的应用,提供的体验不局限于文字,还能嵌入视频、动态地图和交互式视觉内容。
举个例子,现在ChatGPT里能直接对接Zillow的数据,用户不用离开平台就能搜房子。这可是个重大转变,ChatGPT 俨然变成了一种新型应用商店,成了用户一站式获取各类服务的主要入口。
来源:OpenAI
和App SDK相辅相成的是AgentKit,这是个全方位的平台,能更快、更可靠地开发AI智能体。AgentKit的核心是AgentBuilder,这是个强大的无代码/ 低代码可视化工具,开发者拖放模块化组件,就能设计、测试并部署复杂的多步骤AI工作流。在这里开发的智能体,能通过中央注册表安全对接内部工具,还配有安全防护机制,确保运行可控、可靠,全程不用写大量代码。
来源:OpenAI
AgentKit里还包含ChatKit。这是个现成的可嵌入聊天界面,开发者能轻松把它加到自己开发的任何应用或网站里,打造AI驱动的对话体验;它能处理流式响应、消息线程、交互式组件等复杂的聊天功能,让聊天界面和应用自身的风格无缝融合,同时让AI交互自然又有吸引力。
来源:OpenAI
最后,大会还展示了最新的编程AI:GPT5-Codex,这是个升级后的软件工程助手,现在能支持Slack集成、团队SDK,还能提供深度开发分析。Codex一直在提升开发者的工作效率,能快速生成、重构和审查代码,在初创公司和大企业中的采用率也在不断提高。
来源:OpenAI
搭建桥梁:AI工具如何转化为用户体验
这些强大的开发者工具,最终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为终端用户打造的体验。从OpenAI这套新开发工具到实际用户应用,整个流程设计得很顺畅,目的就是减少阻碍、最大化影响力。
开发者首先获取App SDK预览版,或是用AgentKit的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工具,不用写太多代码就能开发应用或智能体。整个流程都是为了快速完成后端整合,打造内容丰富、可交互的前端。内置的测试和安全防护机制,能确保应用和智能体在发布前既可靠又安全。
一旦发布,这些应用和智能体就能在ChatGPT的对话中被用户发现,触达全球数亿用户。ChatGPT会根据上下文智能推荐这些工具,形成一个无缝的生态,用户不用切换应用,通过自然对话就能完成复杂任务。平台还会学习用户的偏好和工作流模式,在用户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某个工具时,就主动推荐相关工具。
重塑格局:OpenAI对软件世界的冲击
OpenAI转型为AI驱动的应用平台,标志着软件获取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通过单一界面提供垂直领域的服务,从房地产到教育再到平面设计,这种演变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同时分流了原本流向独立原生应用或SaaS门户的流量。
来源:OpenAI
这种变革带来的直接影响,在面向消费者的行业里已经很明显了。OpenAI的合作策略就能看出,它正通过MCP利用现有企业的数据和服务,打造一种新的分发模式。像Zillow(房产平台)、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Canva(设计平台)这类公司,现在能通过ChatGPT的对话直接触达用户,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字互动模式。虽然合作伙伴可能还能在自己的原生应用里保留部分核心功能,但大部分用户互动正转移到ChatGPT 界面内,这一关键转变,既重新分配了用户注意力,也改变了潜在的收入流向。
对传统SaaS公司来说,影响远不止当前的合作关系。虽然现在ChatGPT的整合还不会直接威胁到Salesforce、Workday这类企业级软件,但OpenAI的平台为多个软件领域催生AI原生竞争对手奠定了基础。这种威胁并非空谈:随着AI能力的提升,企业可能会更青睐能理解自然语言的对话界面,而非需要大量培训才能上手的复杂软件仪表盘。
变现潜力则预示着一个更具变革性的未来。OpenAI已经为聊天内商务协议和即时结账功能打下了基础。这些功能很可能在2026年逐步推出,届时它们可能会从根本上重塑电子商务,让交易处理、情景广告和直接收入获取都能在对话界面内完成。这种演变会让ChatGPT成为一个全面的数字商务平台,远超现在基于订阅的AI收入模式。
应对挑战:企业采用难题
不过,这种转型并非毫无阻碍,这些阻碍可能会决定OpenAI市场渗透的速度和程度。与合作伙伴的数据流共享协议,会决定应用在ChatGPT内的整合深度,以及哪些功能要留给原生应用,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新兴生态开放性和竞争公平性的质疑。合作伙伴必须在两个方面找到平衡:一方面是借助ChatGPT 庞大用户群的优势,另一方面是避免在客户关系和数据洞察上失去控制权。
安全和隐私问题仍是关键障碍,尤其是对需要本地部署或内部部署的企业来说。由于ChatGPT目前还无法在企业防火墙内大规模部署,很多企业面临合规风险和数据主权问题,这可能会限制它们的采用意愿。OpenAI如何满足企业的这些需求,比如通过专用云实例或混合部署模式,将对企业大规模采用产生重大影响。
结论
OpenAI 2025开发者大会,标志着OpenAI迈出了雄心勃勃的一步,试图将ChatGPT 打造成数字世界里的Windows或iOS。通过让开发者在ChatGPT内开发应用,同时吸引主流合作伙伴将用户流量导向自己的平台,OpenAI正大胆尝试成为互联网的入口。
这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是双向的:OpenAI的合作伙伴若能利用好ChatGPT每周8亿的活跃用户,可能会大获成功;而传统软件公司则面临压力,要么适应对话界面,要么冒着用户被AI驱动的替代产品抢走的风险。那些尽早意识到这种平台变革的公司,无论最终哪家AI企业胜出,都能为自己抢占有利地位。
不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谷歌的Gemini有个巨大优势,能与安卓系统和谷歌庞大的生态整合;而Anthropic的Claude、埃隆・马斯克的xAI等竞争对手,也可能推出自己的平台战略。OpenAI在应用生态领域的先发优势确实明显,但并非不可撼动。最终谁能胜出,很可能取决于这几个因素:执行速度、开发者的采用意愿,以及哪个平台能提供最流畅的用户体验,而不只是拥有最优秀的AI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