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关税大降,又到AII IN美股了?

海豚投研2025年5月13日 07:35

从4月2日的对等关税解放日到5月12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中美关税互相拉扯,5月12日,中美终于给出了一个令人松口气的谈判结果——美国对中国征收3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对美国征收1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

这个结果,无论是对中美双方如何,对于资本市场是一个显著的利好,但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说美股风险就可以消除了,美股能够继续疫情大放水后的辉煌时代,人们又可以ALL IN美股了吗?

一、这下,所有人都赢麻了?

按照中美最新贸易谈判公告,等于一通互撕之后,双方都回到了4月2日,也就是解放日当天的关税上,而2号之后互扔刀子的税率——50%、41%全都取消了。

围绕4月2日美国一键拉出的对华34%的对等关税,10%保留,剩下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也是同样:保留10%的对美关税,其余24%暂缓90天执行。

4月2日之前,重新上任的特朗普,还以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所有商品2、3月份连续两次加征关税,每次加征10%,两次累计20%。
在4月2日对等关税之前,中国的反制错失整体保持理性和克制:主要是对美国农产品等特定行业加了一些关税,另外还有一些非关税的反制措施,比如说把一些美国企业加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稀土、钨等原料进行对美的出口关注,对谷歌等进行反垄断调查,等等。

4月2日之前,这些以芬太尼为由,双方产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都没有变化。

这样,川普二次上任以来,对中国最终的关税加征额度是30%+24%,其中24%部分暂缓90天执行;中国对美国是10%+24%,其中的24%暂缓90天执行。

此外,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还有大约20%的加权平均关税,这样下来,美国对中国的综合关税税率应该是有50%上下,再加这24%的90天内延期执行的关税了。也就是说虽然降了一些,但仍在相对高的水平上。

不过,阶段性来看,对中国而言,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逆差国,就这轮对等关税的税率部分,并没有比目前其他已经宣布谈妥的国家更高。

当然特朗普对内的宣传可能也是,对中国又加关税了,又要赢麻了。

对市场而言,这个税率,还是说延缓90天执行,都明显比市场预期的更好,市场必然积极欢迎。

二、美国关税到底能实现什么目的?

但是不是此时关税之后,资金又可以ALL IN美国资产了?海豚君觉得首先要理解这轮加关税的本质:从已有结果的谈判来说,无论是英国这种顺差国,还是中国这种逆差国,都被加了10%的对等关税。

很明显,特朗普这次加关税的目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全球贸易壁垒,而是为了加关税而加关税。而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对全球所有输入美国的商品征收一个10-15%的关税,无论是想要要促进制造业回流,还是降低财政赤字,恐怕效果都距离差以千里:

a.截止2024年10月的2024年美国联邦财年中,650亿的关税收入仅占美国联邦财政总收入4.1万亿的1.5%多一些;而这650亿的关税收入,对应当年狭义赤字8000多亿,广义赤字(含国债付息成本)达到了1.6万亿,其实再加关税都很难补上国库的亏空。

altText

b.作为制造业的回流手段?

制造业回流是美国两党一个难得的共识,但是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两党的操作手法大相径庭。特朗普的核心是减税+去监管,额外加上亲自下场跟大厂谈判,让台积电、苹果等到或者回美投资;而拜登的三大经济法案,说明了民主党的核心手段是产业补贴。

要制造业回流,需要先把制造业产能建出来。从下图美国建造开支流向制造业的开支变化可以看出,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制造业建造开支并不高;而拜登的三大经济法案出台后,美国的制造业建造开支增长大幅拉升过一段时间。

但从2024年年中到尚未受到关税影响的2025年三月,美国流向制造业的建造支出额再次停滞。

altText

但如果拉高关税、削平美国本土制造的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价差,让美国人心甘情愿去买美国商品,那么即使是在相对硬核的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纺服等低端制造业不谈)上,美国与外界的成本差距绝对不仅仅这10-15%。要通过这10-15%的关税让用户主动选择本土制造商品基本不太现实。

三、制造业回流大计会付诸东流吗?还要看接下来的减税和产业政策

按照美方谈判代表,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说法,此次谈判之后,“美国会继续对疫情中暴露出的供应链弱项进行‘战略平衡’,无论是在医药上、半导体上,还是钢铁上。”

“美国已经锁定了5-6个战略行业和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在这些地方,美国会往独立自主的方向迈进,或者往盟友那里寻求更安全的供应方式。”

从他的表达中能够看出,虽然中美无法断干净,但是接下来,美国还是会努力通过产业链的回流和调整来实现所谓的“供应安全”。

既然制造业回流无法通过单一征关税来实现,接下来特朗普的经济MAGA三把火中,剩下的减税、去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定程度上,美股2025下半年到2026年的收益,其实取决于美国2025年下半年的减税和产业政策力度。但这里的致命BUG是,减税和产业刺激本质是要财政兜底的。

这就又绕回了老问题——马斯克的DOGE政府效率计划并没有实际给联邦政府节省多少支出,关税有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收入来补财政的窟窿。

这里需要思考的灵魂问题是:

a.接下来的减税和产业政策,到底能有多大的力度?

b.如果力度大的话,由此产生的超额赤字,4.3%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怎么解决融资难度?

川普二次上任以来,共和党治下的联邦财政正在努力减少对短债的依赖,想要重新回到长期国债市场来融资,但目前长债融资一个巨大的拦路虎是:

一个是在川普全球加关税,引发美国通胀不确定性之下,Powell拒不降息;

第二是即使短期利率下来了,长债收益率一直盘旋在4%以上(最新4.37%),长短债利差越来越高。资金对购买长债的风险溢价不断拉升,尤其是在特朗普全球“耍赖”的情况下,还有愿意购买美国国债的海外主权资金增量又有多少呢?

目前看,融资路难度不小。

当然,如果各种道路都行不通了,还有一个兜底的美联储:除了降息,要压低长债收益率,还能直接去长债市场去购买财政部的长债,这反过来又变成了实质上的QE量化宽松。

altText

altText

四、到底能再次ALL IN美股吗?

从以上可以看到,川普的关税2.0政策:

1)本质上是对美国在内的消费者,和全球生产者的一次征税。它的目的是为了征税而征收,在根本上是一种经济的抑制行为,关税作为特朗普经济政策的第一把火,对美国和海外的经济发展都是利空。

2)但实际最终对美国经济影响如何,其实要看税收回到手了之后怎么花,以及够不够花。这就涉及特朗普的第二把火——薅来了这些关税之后,到底能有多少的钱去投入到美国国内减税和产业政策当中,低到足以吸引制造业回流?

3)如果资金用量巨大的话,减税的钱的融资来源上,是否能有一个温顺的美联储来配合?甚至美国是否会从一个“独立财政+独立货币”的组合方式,变成“财政主导+货币配合”的货币财政协作模式?

不然,当下美国联邦财政加杠杆结束、居民和企业又不加杠杆,而劳工就业市场上,虽然每个月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还不错,但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已经跌落到了比疫情前2019年还更低的比例关系上——一个失业的人,目前仅对应1.02个就业岗位,与2018年的水平相似。

同时,2025年2、3月份美国的企业还在实际减少岗位需求。假如这个节奏持续下去,恐怕下半年就会出现劳动力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局面,失业率上升,美国经济就很容易滑下衰退了。

altText

altText

可以说,通过这次5.12的关税谈判,虽然中美贸易,甚至全球贸易最差时刻过去了,但美国国内接下来还是要面对在债台高筑的大环境下,如何去回补过去几十年制造业的空心问题,这个问题真能低成本少融资的解决吗?

在这个问题不够明朗的情况下,海豚君对包括美股在内的美元资产的判断,还是倾向于多元化自己的投资布局,做跨市场和跨资产投资。

当然短期,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解决、美股财报季扫雷结束,微观层面个股并没有大雷炸出,市场会再欢腾一阵子。

五、组合调仓与收益

Alpha Dolphin虚拟组合上周无调仓,但美股财报季已过,短期,海豚投研会基于财报和宏观的趋势逐步调入一些个股。

上周海豚投研的虚拟组合Alpha Dolphin收益0.3%,跑输沪深300(+2%)和MSCI中国(+0.5%),但跑赢了与恒生科技(-1.2%)和标普500(-0.5%)。

altText

自组合开始测试(2022年3月25日)到上周末,组合绝对收益是80%,与MSCI中国相比的超额收益是80%。从资产净值角度来看,海豚君初始虚拟资产1亿美金,截至上周末超过了1.84亿美金。

altText

六、个股盈亏贡献

上周Alpha Dolphin组合表现还算稳定,但目前整体仓位仍然较轻。

具体涨跌幅较大的个股,海豚君解释如下:

altText

七、资产组合分布

Alpha Dolphin虚拟组合共计持仓10只个股与权益型ETF,其中标配1只,其余低配。股权之外资产主要分布在了黄金、美债和美元现金上,目前组合整体轻仓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同时会密切关注优质资产可能跌出的安全边际。

截至上周末,Alpha Dolphin资产配置分配和权益资产持仓权重如下:

altText

八、本周重点:

本周美股财报季基本结束,进入海外中国资产财报季的密集发布期。腾讯、阿里等先后发布,海豚君给大家总结了一下重点关注方面:

altText

审核人TradingKey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场,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做参考,读者不应以本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Tradingkey对任何以本文为交易依据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证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您应该寻求独立财务顾问的建议,以确保您了解风险。

推荐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