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港股狂飙行情中,低迷數年的創新藥再度成為了市場矚目的明星板塊。
板塊内部,北海康成-B(01228.HK)拔地而起,已暴漲近19倍,此外德琪醫藥-B(06996.HK)、和鉑醫藥-B(02142.HK)、三生製藥(01530.HK)等多股漲逾4倍,科倫博泰生物-B(06990.HK)、百濟神州(06160.HK)、信達生物(01801.HK)等股也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
從原因來看,一方面,創新藥板塊此前經歷了長時間調整,估值處於相對低位,連年下跌也使得一些不堅定的投資者出局,籌碼相對集中,盤子變得「幹淨」,當市場環境好轉,資金回流時,板塊容易展現出強勁的爆發力。
另一方面,創新藥板塊在2025年迎來了多則利好消息,資金也隨之湧入,這輪瘋漲行情得以被點燃。
「出海」案例頻現,板塊業績改善明顯
具體而言,消息面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創新藥」納入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年内,國務院就出台了《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統籌價格管理、醫保支付、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機製,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
到了2025年6月份,國家醫保局與衛健委又聯合推出《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覆蓋研發、審批、準入、支付全鏈條的16條政策,更為創新藥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政策的持續助力下,國產創新藥企在ADC藥物、雙抗等多個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提升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基本面方面,從邊際變化來看,和鉑醫藥-B中期歸母淨利潤同比飙升4936.38%至5.13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速在港股創新藥板塊内表現最為亮眼。此外,和黃醫藥、信達生物、百濟神州等多家創新藥企的中期歸母淨利潤錄得翻倍增長。
根據業績公告,2025年上半年,和鉑醫藥的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大增主要繫因為分子許可費收入迎來飙增,這是因為期内與全球製藥公司的戰略合作及新取得的創新產品對外授權。
作為國内創新藥龍頭企業之一,恒瑞醫藥(01276.HK)的歸母淨利潤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9.67%至44.50億元,表現最佳。對比往年業績,恒瑞醫藥中期營業總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均創下了半年度新高,稍顯不足的是今年上半年營收及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緩。
另一家創新藥龍頭百濟神州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5.63%至4.50億元,是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
百濟神州中期業績大增,實現扭虧,主要因核心產品澤佈替尼放量超預期。與此同時,百濟神州還上調全年營業收入指引為358億元至381億元,毛利率為80%至90%中高位區間,經營性現金流扣除購建固定資產等資本性支出後預計淨額為正。
不難發現,港股創新藥板塊的盈利能力在2025年迎來顯著改善。
西南證券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當前,創新藥產業已步入一個以盈利驅動為主的新週期,基本面已明確出現拐點。頭部企業在商業化產品的推廣中實現盈利,海外的授權及全球臨床突破也在加速研發價值的轉化。此次產業趨勢的變化標誌著十年的技術積累正在逐步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藥板塊盈利表現改善離不開產品「出海」的功勞。
長江證券近日的研報顯示,從創新藥BD事件數量來看,截至2025年9月15日,中國創新藥出海BD交易數量為95項,佔全球BD交易數量比例為11%,而2016年該數據僅為2%,此後佔比迅速提升。
從創新藥BD事件交易金額來看,2025年中國創新藥出海BD交易事件總包累計交易金額為890億美元,佔全球創新藥出海BD交易事件總包累計交易金額的比例為33%,而2016年該比例不到1%,該比例自2019年起迅速提升,至2025年已較2024年的17%接近翻倍。
事實上,除和鉑醫藥外,上半年港股市場還有許多創新藥企因為對外授權而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大增,包括恒瑞醫藥、翰森製藥、先聲藥業等。
「配售潮」湧來,「廣積糧草」血拼研發
在業績改善、股價飙升之後,眾多創新藥企也紛紛抛出了配售融資計劃,這也是今年港股創新藥板塊的另一個「潮流」。
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港股的醫藥生物、醫療設備與服務行業有近60家企業宣佈配股融資計劃,其中創新藥企是主流。
例如,9月10日,來凱醫藥-B(02105.HK)公告稱,將以每股16.30港元向不少於六名承配人配售3600萬股新股,配售價較9月9日收市價折讓約9.5%,預計可籌得淨額約5.78億港元。其中,約九成資金將用於支持臨床及臨床前管線的持續研發,其餘則用於日常運營。
此外,創勝集團-B、聖諾醫藥-B、先聲藥業等多股都在下半年抛出了配售集資計劃。
從原因方面來看,這些創新藥企都是想趁股價漲起來之後募集一筆資金用於支撐後續的研發工作,以及維持日常運營等,而這主要也是因為創新藥的研發特别「燒錢」,還有眾多創新藥企處於虧損狀態,現金流比較緊張,包括瑞科生物-B、科笛-B、永泰生物-B等。
不過,在盈利能力提升、授權交易頻發、配售集資等因素的影響下,也有許多創新藥企手握大量「彈藥」,包括百濟神州、再鼎醫藥(09688.HK)、君實生物、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這些也是國產創新藥企中的佼佼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後續或將有更多創新藥企會加入這股「配售潮」,對股價帶來的影響需要留意。
利好因素仍在積聚,國產創新藥前景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藥板塊的利好因素仍在積聚,有望助力行業繼續高速發展。
外部環境方面,9月17日(當地時間),美聯儲最新的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4.00%-4.25%之間。此外,美聯儲預測中值顯示2025年將再降息50個基點,2026年和2027年將各降息25個基點。
美聯儲降息之後,創新藥企或更容易進行融資,這對那些尚未實現商業化的創新藥企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東方財富證券復盤2000年來5輪美聯儲降息後A股、港股市場表現後指出,預防式降息期間A股、港股總量維度受自身基本面影響表現不一,但結構上共同指向受益於低利率估值擴張的成長板塊和其他利率敏感型行業,且港股彈性更大。東方財富證券預計,具備景氣支撐和業績想象空間的AI算力/半導體、創新藥預計都將有所表現。
政策支持方面,9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佈《關於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提出對符合要求的創新藥臨床試驗申請設立「30日審評審批通道」,這是在2019年實施的「60日默示許可」製度基礎上的再優化。
此外,AI技術的飛速進步等因素亦對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前景產生了利好刺激。
結語
總的來看,2025年,國產創新藥行業在資本與政策的雙輪驅動下,「商業化兌現與全球化突圍」的競爭格局愈發清晰:頭部企業憑借核心管線商業化放量、差異化技術平台突破與全產業鏈協同優勢,持續夯實市場地位。儘管尖端靶點研發仍面臨技術壁壘挑戰,但政策全鏈條護航、出海交易爆發與盈利拐點顯現,仍為行業打開了廣闊發展空間,推動其邁向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佈局的新階段。
在此背景下,自成立以來便高度關注創新藥行業前沿動態的「港股100強」評選,始終積極順應產業變革趨勢。創立十餘年來,榜單持續優化結構、增設多個細分板塊,力求更全面、及時地捕捉港股市場中的創新藥產業新趨勢。
據悉,第十二屆「港股100強」評選活動的準備工作已正式啓動,榜單候選篩選正有序推進,且擬增設多個細分榜單,重點關注創新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深度呼應當前產業發展熱潮。
那麽,哪些企業能憑借技術突破、市場表現等卓越特質,在這場權威評選中脫穎而出?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