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首席視野】高瑞東:低增的信貸和脆弱的債市

金吾財訊2025年8月14日 07:54
高瑞東、王佳雯(高瑞東系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核心觀點

事件:2025年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2025年7月貨幣金融數據:社融新增1.16萬億元,上月爲新增4.20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爲9.0%,上月爲8.9%;人民幣貸款減少500億元,上月爲新增2.24萬億元;M1同比增速爲5.6%,上月爲4.6%。

核心觀點:7月金融數據呈現社融穩、信貸偏弱的特徵。後續隨着超長期特別國債撬動效應、消費貸貼息等政策效應逐步釋放,信貸需求有望回暖。對於債市而言,由於目前債券收益率處於較低位置,因而對股市持續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市場流動性變化更加敏感。但信貸表現指向內需仍舊偏弱,央行也將持續呵護流動性,利率超調後仍可積極看待債市後續表現。

風險提示:財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流動性投放有缺口導致資金面出現波動。

一、如何解讀7月份金融數據?

2025年8月13日,人民銀行公佈2025年7月金融數據。我們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7月份新增社融1.16萬億元,同比多增3893億元,表現弱於市場預期。從季節性表現來看,7月份增量高於過去六年(2019-2024年,下同)1.02萬億元的歷史同期均值。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爲9.0%,較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

結構上,7月社融口徑的人民幣貸款減少4263億元,同比多減3455億元。外幣貸款重回負增長,當月減少86億元,但同比少減804億元。非標融資當月減少1667億元,同比多減911億元。

直接融資中,7月政府債券淨融資1.24萬億元,同比多增5559億元,依然爲社融主要的增量來源;企業債券淨融資2791億元,同比多增755億元,延續好轉勢頭;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增加505億元,同比多增274億元。

(2)7月金融機構口徑人民幣貸款減少500億元,同比少增3100億元。從結構來看,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200億元,短期貸款同比多減1671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3900億元,企業短期融資同比多增,其中,短期貸款同比持平,企業票據融資則同比多增3125億元。

(3)新口徑下,7月M1同比增速爲5.6%,較上月回升1.0個百分點;M2同比增速爲8.8%,較上月改善0.5個百分點;社融-M2同比增速差爲0.2個百分點,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7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000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結構上來看,居民存款減少1.11萬億元,同比多減7800億元;財政存款增加7700億元,同比多增124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6萬億元,同比少減3029億元;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多增2.14萬億元,同比多增1.39萬億元。

對7月份金融數據,我們解讀如下:

(1)財政發力,直接融資貢獻進一步提升。7月新增社融1.16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爲9.0%,增速連續六個月保持上升勢頭,顯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持續增強。但結構的不均衡問題仍值得關注,當月政府債券淨融資大幅增長,較大程度對沖了信貸增長的放緩。

此外,直接融資環境較爲友好,企業債券淨融資連續四個月同比多增,反映出企業在低利率環境下更傾向於通過市場化融資補充資金,部分對沖了信貸投放的季節性波動。

需要關注的是,截至8月13日,今年以來特別國債和特殊再融資專項債分別累計發行1.41萬億元、1.88萬億元。隨着特別國債和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進入尾聲,若無增量政策落地,則四季度政府債券發行將面臨較高的基數壓力。

(2)信貸增長弱於季節性,企業融資需求短期化。通常而言,上半年末銀行貸款衝量需求旺盛會導致優質項目被優先放貸,7月份通常爲信貸小月。然而,此次7月份貸款增量依然低於市場主流預期,且弱於季節性表現。

這一表現意味着擾動信貸需求的兩個主要因素尚未完全消退,一方面,引導信貸高質量增長導致信貸從“虛胖”到更貼近實際經濟需求;另一方面,清理拖欠企業賬款替代了企業新增融資需求。

後續來看,信貸增長的積極因素較多。其一,根據8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披露,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1880億元投資補助資金已全部下達,支持工業、能源、交通等領域約8400個項目,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相關項目的配套貸款需求將持續釋放。其二,財政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落實推動消費貸、經營貸貼息政策。以上政策逐步推進,有利於撬動企業和居民的信貸需求。

(3)流動性充裕,債市下跌空間有限近期債券市場表現較爲弱勢。截至8月12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於1.73%,較7月份低點1.64%上行9bp。核心原因在於,一方面,“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債券交易情緒被抑制;同時,債市投資者基於流動性向股市溢出的擔憂,而預防性減持債券。另一方面,在“反內卷”政策預期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改善了市場對於下半年通脹的預期,對債市構成增量利空。

目前來看,以上兩大因素對債市衝擊相對有限。更大的風險需要時間觀察,比如股市情緒持續升溫是否會導致理財產品被大規模贖回等。在相關風險因素更加明確之前,利率超調後仍有配置價值。

從比價效應來看,根據《金融時報》,7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約3.2%,同比下降45BP,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3.1%,同比下降30bp。貸款利率相較於債券利率而言吸引力並未上升,因而對以銀行爲主的債券配置資金而言,貸款尚未對債券需求產生很大的擠出效應。而從套息收益的視角來看,近期7天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維持在1.45%附近的低位,狹義流動性較爲充裕,債券利率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

總結來看,7月金融數據呈現社融穩、信貸偏弱的特徵。後續隨着超長期特別國債撬動效應、消費貸貼息等政策效應逐步釋放,信貸需求有望回暖。對於債市而言,由於目前債券收益率處於較低位置,因而對股市持續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市場流動性變化更加敏感。但信貸表現指向內需仍舊偏弱,央行也將持續呵護流動性,利率超調後仍可積極看待債市後續表現。

二、風險提示

財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流動性投放有缺口導致資金面出現波動。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