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股IPO】全球通信基站及數據中心儲能龍頭雙登集團二闖港交所過訊 市佔率11.1%領跑賽道

金吾財訊2025年8月12日 01:06

金吾財訊 | 港交所8月10日披露,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此次闖關港交所,集團旨在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儲能賽道的領先地位。值得關注的是,這並非雙登集團首次衝擊港股——去年8月27日首次遞表港交所,但未獲通過。此次終獲聆訊通過,距離登陸資本市場僅一步之遙。隨着全球數據中心儲能市場的快速擴張,雙登集團的上市進程備受行業關注。

公司名稱: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保薦人: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建銀國際

主要股東:楊善基(78.29%)

公司董事會主席楊銳的父親楊善基通過多種方式合計控制公司約78.29%的投票權。具體而言,楊善基直接持有1.38億股股份,並通過雙登投資持有約1.10億股股份。此外,他通過控制的泰州涵富間接控制泰州合贏的1900萬股股份和泰州合鑫的1360萬股股份。其中,泰州合贏和泰州合鑫的普通合夥人均爲泰州合創,而泰州合創的普通合夥人則爲泰州涵富。

此外,楊善基及其配偶錢五珍分別擁有雙登投資80%及20%的股份,因此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錢五珍被視爲擁有雙登投資所持全部股份的權益。

基本面情況

公司是大數據及通信領域能源存儲業務的領先公司,專注於設計、研發、 製造和銷售儲能電池及系統。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爲全球十大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中的五家、全球百大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中的近30%提供業務服務,並覆蓋了中國五大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在國內數據中心市場,公司服務於中國十大自有數據中心企業中的80%,以及中國十大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中的90%。此外,招股書顯示,公司與五大核心客戶的平均合作時長已超過十年。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於2024年,公司在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出貨量排名第一,市佔率達11.1%。根據相同來源,以新增裝機容量計算,於2024年公司在全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排名第十二,市場份額達到2.5%。

競爭格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市場競爭激烈。於2024年,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應用儲能電池新增裝機總量達60.4吉瓦時,前五大廠商合計市佔率約40.7%。雙登集團出貨量達6.7吉瓦時,位居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第一,市佔率爲11.1%。

中國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市場競爭相對激烈。2024年,中國通信及數據中心應用儲能電池新增裝機總量達32.4吉瓦時,而五大市場參與者合計佔市場份額約45.9%。雙登集團實現出貨量爲5.4吉瓦時,在中國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16.6%。

2024年,公司在全球通信市場出貨量市場份額達到9.2%,排名首位;在全球數據中心儲能市場出貨量市場份額達到16.1%,排名中國企業第一。


財務表現


財務方面,於2022年-2024年及2025年首5個月,公司的收入分別約爲40.72億元(人民幣,下同)、42.6億元、44.99億元以及18.67億元;對應同期,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期內溢利分別約爲2.81億元、3.85億元、3.53億元以及1.27億元。

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儲能電池,包括鋰離子電池及鉛酸電池。公司的鋰離子電池主要爲磷酸鐵鋰電池,軟包電池及方形鋁殼電池。公司的鉛酸電池包括吸水玻璃墊電池、膠體電池及鉛碳電池。各類電池均具有全面功能及獨特優勢,可滿足客戶於通信基站、數據中心、電力儲能特定的應用場合需求。

招股書顯示,公司經營可能存在風險因素(部分):

1、儲能行業供需動態的潛在不利發展可能會嚴重影響公司的產品的價格及市場需求。

2、公司可能無法從研發工作中獲得預期的效益,並跟上最新的技術發展及行業趨勢,可能對競爭力及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3、行業競爭激烈,公司的衆多競爭對手可能更成熟、資源更豐富或適應力更強,可能無法與其他行業參與者有效競爭。

4、公司面臨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5、由於原物料價格下降及電池市場價格下降趨勢,公司產品的平均售價可能面臨下行壓力,這對利潤率、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6、公司的經營歷史可能無法可靠地預測前景及未來經營業績。

7、公司可能無法按計劃增加產能,亦可能無法及時或根本無法按最初預想般增加產量。

8、政府補助及其他經濟誘因的減少、修改、延遲或取消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業務。

公司募資用途:

1、擬用作於東南亞興建一個鋰離子電池生產設施;

2、擬用於資助於泰州建立一個研發中心,重點研究及開發:(i)提高儲能電池壽命;(ii)固態電池;(iii)鈉離子電池;及(iv)BMS技術。

3、擬用作加強公司的海外銷售及營銷;

4、擬用作撥付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