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華泰證券表示,我國房地產銷售規模“止跌回穩”已初見成效,但市場復甦仍面臨庫存壓力和房價調整的挑戰,區域、產品、庫存、價格結構的分化正在逐步形成。
本輪房地產調整週期中,該機構看到了政策“組合拳”帶來的積極影響,但也注意到政策推進中存在若干堵點:1、住房存量和人口結構變化導致購房需求減少,疊加收入和房價預期偏弱,居民加槓桿意願趨弱,稀釋購房槓桿政策效果;2、降息未明顯提振房價的背後在於房貸利率和租金收益率的“息差”依然較大,當前租金收益率難以支撐房價企穩;3、儘管中央持續優化存量房收儲政策,但實際落地規模仍然相對有限,土地收儲進展相對更快但意義主要在於“化債”,核心問題是“商業可持續”框架下,政府收儲難以成爲消化庫存的“良藥”;4、當前階段城市更新的思路與上一輪棚改明顯不同,且面臨地方財力和騰挪空間受限,以及潛在需求不足的問題。
供給側角度,行業供給逐步優化:1、房地產從業人員、規模房企數量和拿地規模下降,潛在供給能力有所收縮;2、保交樓、保交房持續推進,逐步釐清交付問題;3、從展期到削債,部分出險房企有望“輕裝上陣”。需求側角度,購買力整體有所提升:我國按揭負擔比持續下降,2022年以來房價和房貸利率下降共同加速這一進程;相對海外而言,我國按揭負擔已處於相對低位,中低能級城市按揭負擔比降幅更爲明顯。供需結合來看,中長期“止跌回穩”的基礎正在構建,但要全面達成仍需要時間。展望下半年,該機構認爲政策發力方向可能包括:1、穩定房價預期是第一步;2、更有效地激活購房需求;3、優化收儲發力去庫存;4、關注城市更新資金來源。
該機構更看好以一線城市爲代表的核心城市復甦節奏,繼續推薦具備“好信用、好城市、好產品”邏輯的“三好”地產開發商,分紅與業績穩健的頭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於香港資產重估邏輯的香港本地地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