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專欄節選:看清楚川普關稅的遊戲規則--今周刊「老謝開講」

路透社2025年8月7日 00:0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八月二日在《金融時報》的訪問中,批評川普把關稅武器化,從經濟調節工具變成「政治威脅手段」,破壞全球對美國的信任,也讓競爭對手更團結。他認為,川普愚蠢的政策,將讓美國喪失經濟領導地位。

把關稅武器化是客觀的事實,但川普是否讓美國喪失經濟領導地位?需要漫長時間來印證。

不論川普一.○,或進行到現在的川普二.○,關稅一直是川普最得意的政策。從四月宣布對等關稅的場景來看,這場震驚世界的記者會由川普親自主持,拿著手板,列出各國要被課的關稅稅率,連計算方法也有註記。記者會後引起全球股市崩跌,台股連續三天重挫,加權指數直墜一七三○六點才止跌。眼看全球股市慘跌,川普四月九日在他的社群媒體寫上「Strong Buy」,宣布關稅豁免九十天(未對美國進行報復的國家),要求各國和美國談判,稅率暫定一○%。

於是各國在川普規定期限內積極和美國展開談判,但是到了七月九日,真正與美國完成協議的只有英國,中國與美國則是經過在瑞士及英國的談判,最後結果是中國對美國課一○%、美國對中國課三○%(不包含川普第一任期已課徵的二五%),但稀土、晶片爭議仍在,中美雙方仍繼續尋求談判。後來,越南在九十天期限前,與美國談定二○%稅率、越南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東協的印尼、泰國、菲律賓,這三個國家也完全開放市場,換得一九%稅率。

而台灣的貿易對手國日、韓,先是日本宣布對美國開放市場,日本承諾投資美國五五○○億美元,日本得到十五%關稅;韓國部分,總統李在明說與美國談判談到牙齒都快掉下來,最後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同時加碼買進一○○○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且承諾投資美國三五○○億美元(還得是川普指定的項目),也是十五%關稅。日、韓都談到十五%後,歐盟也與美國談妥協議,歐盟投資美國六千億美元,同時須購買七五○○億美元能源。

多數國家都搶在八月一日川普宣布的最後期限前夕與美國達成協議,惟獨台灣一直抱著琵琶半遮面。八月一日,川普訂給台灣的稅率終於公布:暫定二○%;台灣並沒有像日、韓承諾投資大金額,或是完全對美國開放市場。很多人看到二○%,認為台灣稅率高於日、韓,經濟死定了。其實,後面有一個更難談的二三二條款,攸關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的稅率。

二○%關稅稅率公布後,台灣政壇出現很多奇怪論述,例如,立委高金素梅說關稅必須要在國會得到同意;民眾黨有立委認為台灣要進攻美國、活捉川普……,很不可思議。

事實上,關稅是川普決定的,沒有人事先知道稅率多少,媒體人趙少康說三二%應是個人預測、台中市長盧秀燕限定一○%也強人所難,能夠從川普手上壓在一○%稅率的只有英國、新加坡、澳洲等零星國家。

還有一個特質,川普在關稅談判中充滿「自由心證」。例如,巴西總統魯拉罵川普想當世界皇帝,川普二話不說宣布巴西關稅從一○%變五○%;瑞士總統談及四百億美元對美國順差的回答讓川普不滿,給瑞士稅率從三一%變成三九%。

對等關稅談判四月起至今,關稅通常是川普說了算,透過他的社群媒體Truth Social通知對手國稅率,這是他真正把關稅武器化的精髓。而關稅武器化為什麼會奏效?因為未來的世界,市場比生產更重要,也就是在全世界產能無限大的情況下,誰的市場大,誰就有Power!川普完全掌握了這個精髓。

從一九九○年起,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整個世界都在尋求廉價的生產基地;中國二○○一年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變得更平坦,這個時候,世界是平的;但是後來中國挾國家政策產能無限擴增,中國製造打遍世界無敵手,全球很多產業都在中國殺戮下淪為「慘業」,從水泥、鋼鐵、石化、紡織到面板、LED、太陽能電池模組,現在到了碳化矽、矽晶圓,還有成熟製程半導體,中國在「世界是平的」低關稅中快速崛起。然而現在,川普要用他的遊戲規則,在全世界築起高牆。

川普的關稅大刀首先砍向對美國順差的大國,以二四年來看對美國順差金額,中國二九五四億美元、墨西哥一七一八億美元、越南一二三五億美元、愛爾蘭八六七億美元、德國八四八億美元、台灣七三九億美元排在第六,然後是日本的六八五億美元、韓國六六○億美元、加拿大六三三億美元及印度的四五七億美元;這些大順差國這次都領到高關稅,例如中國是三○%、墨西哥二五%、加拿大三五%、印度也有二五%。台灣是美國第六大順差國,談判當然會無比辛苦。

台灣目前暫時的二○%稅率能否再降,顯然要和接下來的二三二條款一起談,其中兩個數據對台灣是壓力沉重。先是二四年美國從台灣進口半導體金額三○九.六億美元、占比逾四○%,遠高於馬來西亞的一五.一%、韓國的一○.四%;其次台灣去年資通訊產業出口到美國占比六一%。這兩項才是台灣產業的經濟命脈,意味著二三二條款的重要性,遠遠大過關稅二○%。

今年上半年出口統計,台灣的半導體加資通訊產品出口占比逾七七%,傳統產業的金屬、機械、化學品全部加起來才占十四%;資通訊產品出口一○一九億美元,年增六三%,以半導體為主的零組件出口九八六.八六億美元,年增二二.二%,這兩項是撐起台灣出口的主力。

這些年AI大旺,帶動台灣出口的轉向,二○年台灣出口到中港占比四三.九%,現在降為二七.三%;對美國占比從十一.七%上升到三二.四%,這才是台灣談判的難處。

如果二○%關稅可以降決一切,算是好的。問題是二三二條款,這才是台灣的命根子!

註: 1.專欄作者老謝--謝金河,為《今周刊》發行人兼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

2.以上評論不代表路透立場。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Tradingkey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