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娃哈哈百億遺產爭奪首戰在香港打響。當日下午,有媒體從核心人士處獲悉,根據此案判決,被告方宗馥莉獲輸。此次香港三名原告訴訟目的,旨在保全在滙豐銀行賬戶內資產,截至2024年5月,高院文件顯示宗馥莉已經從該賬戶轉走110萬美元。
據彭博報道,該賬戶現有金額約18億美元。當天下午4點,位於皇后大道的香港高院大樓裏,律師領取到該案包含這個決定的宣判書。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網站信息,本次聆訊性質爲“宣佈決定”,屬程序性流程。案件原告爲自稱宗慶後非婚生子女的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三人,被告則爲宗慶後獨女宗馥莉及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羣島的建昊企業有限公司(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
信託VS遺囑:跨境資產爭奪的致命分歧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披露的訴訟文件,爭議核心在於宗慶後是否在生前通過英屬維京羣島註冊的建昊企業有限公司(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設立信託基金。原告方聲稱,2020年宗慶後曾指示下屬在香港滙豐銀行設立信託賬戶,承諾爲三位子女各分配7億美元(約合21億美元總額),而截至2024年5月,該賬戶餘額約18億美元,其中已有108萬美元被轉出用於越南工廠開支。
宗馥莉陣營則手握父親2020年立下的遺囑,強調境外資產由其單獨繼承。這份由兩名下屬見證、無親屬在場的遺囑,在法律效力上存在爭議點——若信託確實成立且早於遺囑,根據香港《信託法》,獨立於遺產的信託資產將不受遺囑約束。
身份迷霧:缺失的DNA與“影子母親”
案件更荒誕的衝突在於原告身份的合法性。三位宗姓子女至今未公開DNA鑑定報告,反而要求法院調取宗慶後杭州某醫院的遺體檢材進行比對。而他們口中的“生母”杜某,被曝是宗慶後早年商業夥伴,始終未持有結婚證明。根據中國《繼承法》,非婚生子女雖享有平等繼承權,但需先確權血緣關係,原告方在港、杭兩地訴訟均迴避親子鑑定,轉而強攻資產凍結,暴露出證據鏈硬傷。
值得玩味的是,建昊公司董事結構顯示,宗馥莉自2022年起已全面掌控該公司,而滙豐賬戶資金流動需經其指令。這或許解釋了原告爲何將離岸公司列爲第二被告——試圖從操作層面封堵宗馥莉的資產處置權。
爭產風波已衝擊娃哈哈經營
今日香港法院的短暫聆訊,主要針對2024年12月簽發的臨時禁令是否延續。法律程序顯示,原告方此前已成功凍結建昊公司滙豐賬戶,但需在8月底前提交完備證據,否則禁令可能解除。
而杭州戰場同樣膠着:三位原告主張的21億美元信託權益,需跨越內地與香港不同的法律體系舉證。
爭產風波已衝擊娃哈哈經營。數據顯示,娃哈哈電商平臺日銷量下降30%-50%,經銷商因股權不穩暫停進貨,關聯直播銷售額暴跌70%,新茶飲品牌“娃小宗”面臨渠道信任危機。杭州上城區文商旅集團作爲持有娃哈哈46%股份的國資股東,已成立專班。職工持股會代持的5%股權去向也成爲博弈焦點。
宗慶後遺產案揭示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的制度短板。《2024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顯示,83%家族企業未設家族委員會,62%創始人未與繼承人簽署股權協議。宗慶後直至臨終前才匆忙立遺囑,埋下了今日爭產風波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