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周四(15日),小米集團-W (HK:1810)升超1%,自4月初反彈近40%。
據小米汽車官微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其交付量為2.8萬輛,環比下降3.4%。這是小米汽車首次出現銷量下滑。此外,小米汽車銷量已連續三周環比下降。今年第16至19周,小米汽車總銷量從0.72萬輛降至0.52萬輛,其中SU7車型從0.67萬輛降至0.47萬輛。SU7 Ultra銷量下滑更為明顯,周銷量降至400輛左右。
近日,小米SU7 Ultra車型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下稱「碳纖維前艙蓋」)功能爭議持續發酵。眾多車主通過實測發現這一售價高達4.2萬元的選裝件實際導流與散熱效果與宣傳不符。在眾多車主眼中,花費42000元選裝的,「僅是一個裝飾件」。此時距3月29日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過去不足兩個月。
目前,小米汽車官方已進行了回應,暫停了新版本的推送,並提供限時改配服務或2萬積分的補償。2萬積分折算下來,僅相當於2000元左右,為選裝費(4.2萬元)的4.76%。
多名自稱是小米SU7 Ultra的「准車主」曬出訂單截圖,明確表示「不認同,不接受,要求退車」。
儘管小米汽車身陷輿論風波,但機構仍預計小米集團今年業績強勁增長。5月12日摩根大通預計,小米集團今年首季經調整純利將同比增長51%至98億元人民幣,主要得益於AIoT和電動車業務強勁增長及成本控制。該行維持對其「中性」評級,目標價60港元。展望未來,物聯網勢頭持續強勁,電動車交付量有望達35萬輛以上,但智能手機毛利率或因零件成本回升而收縮。小摩認為小米股價合理,預計區間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