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軟體股歷來對經濟衰退的反應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韌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商業模式和終端市場的曝險程度。
Bernstein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研究了2008-2009年金融危機和近期的經濟恐慌,以了解軟體公司在另一次經濟下滑中可能的表現。
在大衰退期間,基於訂閱的雲端軟體公司(SaaS)比傳統的基於許可證的軟體供應商表現出更強的韌性。
雲端公司在大部分衰退期間保持了正增長,比依賴前期銷售和維護合約的同行恢復得更快。
SaaS模式受益於其作為運營支出而非資本支出的特性,在IT預算削減期間更易於管理。
Bernstein根據傳統供應商在衰退期間的表現將其分為五類。
有些公司受到的干擾最小,其他公司則在一年內趨於平緩或放緩,而少數公司實際上被擠出了市場。
與經濟衰退敏感行業(如金融服務或汽車)相關的許可證密集型公司受到的影響最大。
相比之下,為教育、醫療保健或金融(如會計軟體)等穩定板塊提供服務的供應商表現相對較好。
SaaS供應商也分為三種類型。提供關鍵任務或節省成本應用的公司通常繼續增長。
那些專注於招聘、營銷或中小企業領域的公司增長平緩,但在衰退結束後恢復。只有少數與受困板塊緊密相連的公司經歷了實際收入下降。
並非所有經常性收入都同樣穩定。基於消費的定價模式,如Twilio (NYSE:TWLO)或Okta (NASDAQ:OKTA)所採用的,在經濟放緩期間更為脆弱,因為使用量下降。與企業用戶相關的基於席位的定價模式的供應商表現更好。
Bernstein指出,如今的軟體行業在結構上處於更好的位置。大多數公司已經在COVID後精簡了運營,IT預算已經從擴張轉向效率。這可能意味著與2008年相比,下行風險較小。
以股票為基礎的薪酬(SBC),這是經濟下滑期間投資者潛在的擔憂,在全球金融危機或COVID後期間並未顯著轉向現金。
營運支出佔收入的比例保持穩定,表明沒有廣泛的壓力將股權激勵轉換為現金支出。
然而,估值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確實受到了影響。SaaS市值從高峰到低谷下降了近50%,但在18個月內恢復。
傳統供應商則花了三年多時間才恢復。Bernstein認為,這種差異強化了投資者對SaaS模式的長期偏好,可能加速了行業向雲端的轉型。
與2008-2009年的雲端採用類似,生成式AI可能成為經濟衰退時期的加速器。
儘管成本高昂且實施挑戰重重,但經濟下滑可能促使企業用自動化取代人力以保持產能,從而推進生成式AI項目。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