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福士(ETR:VOWG_p)正在加速其在中國的改革,因為該公司正努力遏止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急劇下滑。
花旗研究分析師看到福士中國業務內部出現文化轉變的跡象,這可能有助於該汽車製造商穩定其地位,即使面臨激烈的電動車競爭。
在上海車展上,花旗分析師觀察到福士中國展現出新的緊迫感,這與歐洲汽車製造商因停滯不前而落後於國內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
預計福士中國的息稅前利潤(EBIT)將在2025財年暴跌至5億歐元至10億歐元之間,較2015年44億歐元的峰值下降90%。
過去一年,車輛銷量已從450萬輛下降至不到300萬輛,市場份額已降至9.4%。
這一下滑反映了中國電動車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以及對內燃機車型需求的萎縮。
花旗分析師警告說,在當前條件下,盈利能力不太可能迅速反彈,但認為虧損規模已迫使福士進行快速轉型,這可能確保其生存。
在今年早些時候採用完全整合的「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後,福士已加強本地合作夥伴關係並加速產品開發。
該公司已與小鵬汽車(NYSE:XPEV)在電子架構方面展開合作,與開瑞汽車合作開發駕駛輔助系統,並加強與傳統合作夥伴上汽和安徽的聯繫。
在18個月內,福士中國推出了幾款具有靈活驅動系統的新車型,開發時間大幅縮短。雖然尚未成為市場領導者,但該公司更快的執行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標誌著與過去的重大突破。
福士還瞄準了重大成本削減。本地化車輛開發、增加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和新的區域電氣架構使MEB和CMP平台之間的成本降低了40%,到2026年目標進一步降低10%。
通過轉向本地LFP電池,福士預計電池成本將下降約50%,到2026年,LFP電池在其中國產品線中的佔比將上升至約90%。
該公司計劃到2027年推出30款新能源車型,包括2026年推出的10款新福士車型。該公司相信,憑藉更快的24至30個月開發週期,可以在低於17萬人民幣(23,500 USD)的價格下實現盈利競爭。
福士還在探索從中國向海外市場出口,包括東南亞和拉丁美洲。
花旗分析師強調,短期內盈利能力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仍然不大。然而,在中國穩定運營本身就標誌著投資者情緒的重大轉變。
更快的開發時間、以成本為中心的平台和靈活的合作夥伴關係可能會顯著提高福士的全球競爭力。
儘管存在風險,包括關稅和國內激烈競爭,花旗認為福士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速度比許多投資者意識到的更快,因為主要基於歐洲的盈利基礎提供了近期的彈性。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