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摩根士丹利認為,蘋果(NASDAQ:AAPL)擁有多種工具可以緩解最近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25%關稅所帶來的財務衝擊,而無需直接提高iPhone價格。
這家華爾街巨頭的分析師認為,蘋果可以依靠其印度供應鏈和產品組合調整來減輕衝擊,而非提高同類產品的價格。
「快速擴張的印度生產和有針對性的iPhone產品組合調整可以顯著減輕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分析師Erik W. Woodring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蘋果目前在印度每年已生產3000萬至4000萬部iPhone,其中部分產量用於滿足當地需求。為了消除對中國供應美國市場的依賴,該公司需要將這一數字大約翻一番。
「在印度生產6000萬至8000萬部意味著約佔全球iPhone產量的30%。對我們來說,這是可行的,但可能需要超過6-12個月的時間,」Woodring表示。
同時,為了在短期內幫助吸收成本,蘋果可能會取消其最低存儲容量的機型,將需求推向更高利潤的版本。這種做法將人為提高平均售價(ASPs),同時保持熱門配置的價格不變。
例如,256GB的iPhone 17 Pro仍將售價1,099 USD—與其前代iPhone 16相同。
根據Woodring的說法,該公司還可以延長融資計劃以提高可負擔性。將Apple Card分期付款計劃從24個月延長至36個月將使每月付款減少三分之一,可能會提高Apple Card的採用率並減輕客戶的顧慮。
Woodring指出,假設到2026年印度能夠滿足60%的美國iPhone需求,而其餘從中國採購的產品被徵稅,蘋果將面臨約17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但如果這些產品僅限於最具盈利能力的機型,蘋果可以「吸收略高於170億美元關稅成本的一半,並維持與現在相似的平均iPhone毛利率。」
將部分成本轉嫁給供應商將使每股收益(EPS)的影響降至僅0.30美元—或2026日曆年共識預期的3.5%。
雖然這裡有幾個變數,但摩根士丹利認為這種緩解方案「是合理的,可能正在考慮中,且並非市場共識」。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