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上週投資者向現金配置了225億 USD,向債券配置了94億 USD,而黃金吸引了25億 USD,這是其連續第12週資金流入。該金屬現在有望在今年創下800億 USD的創紀錄資金流入。
股票資金流整體較為溫和,為21億 USD,但深入分析發現,美國股票錄得47億 USD的資金流出。
小型股受創最重,贖回額達27億 USD,使其有望在2025年創下580億 USD的紀錄資金流出。美國大型股損失了7億 USD,但仍有望在今年實現5360億 USD的創紀錄資金流入。
歐洲股票增加了13億 USD,連續第八週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吸納了27億 USD,儘管年初至今(YTD)的趨勢仍指向有史以來最大的年度資金流出之一。
公用事業板塊錄得11億 USD的資金流入,為有史以來第五大週度資金流入。美銀私人客戶適度地從股票轉向債券,而成長型、投資級(IG)和高收益(HY)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比市政、醫療保健和能源ETF更受青睞。
由Michael Hartnett領導的美銀策略師認為,通過股票、石油、收益率和美元下跌等方式放寬金融條件,可能會重振風險偏好。
然而,他警告稱,如果這些走勢是由薄弱的就業數據和財政滑坡擔憂推動的,這將是「對風險資產的非常壞消息」。
Hartnett的戰術框架認為,當標普500指數處於5400點時,是「小量買入弱勢美元相關資產」的區域,如新興市場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
如果指數滑落至5100-5200點,他建議購買對政策敏感的股票,如美國小型股、房屋建築商和亞洲科技股。
在衰退情景下,他建議等待標普500指數跌至4800-5000點,「一旦『特朗普保護』被觸發——由於40-45的低支持率和更高的失業率——就全力買入風險資產」。
美國現在佔全球股票市場的70%,而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這一比例為40%。Hartnett表示,年初時,投資者的配置嚴重偏向美國特殊論,很少有投資者為衰退、熊市或重大貿易衝突等情景做好準備。
但自1月以來,DeepSeek、DOGE和「解放日」等主題標誌著美元新的長期熊市的開始——可能也標誌著「美國股票市場領導地位的終結」。
在固定收益方面,投資級債券吸引了68億 USD,連續第75週資金流入,而高收益債券連續第二週損失8億 USD。
新興市場債務錄得12億 USD的資金流入,國債/政府債券吸引了39億 USD。通脹保值債券(TIPS)延續了連續12週的資金流入。市政債券和銀行貸款繼續出現資金流出。
從地區來看,日本連續第六週錄得資金流入,歐洲連續第八週,新興市場連續第三週。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