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結構性衰退」來襲!?中國對美出口「全面下跌」 美國航運行業發出警報

FX1682025年11月21日 05:49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其衝擊正加速席捲美國物流與運輸行業。此前創下紀錄的進口量快速下滑,供應鏈各環節的貨運量同步轉弱。

根據DAT卡車貨運量指數(DAT Truckload Volume Index),2025年10月,乾貨車、平板車與冷鏈貨運費率首次在月度與年度層面同時下降,爲今年首次出現全面下滑。

DAT分析主管肯·阿達莫(Ken Adamo)表示:「三季度至10月的貨運量反映了整個商品經濟的疲態。託運人正在消化年初爲規避關稅而提前備貨的庫存,同時受到疲弱消費需求影響。」他直言,今年傳統的節日旺季「幾乎不存在」。

數據顯示:乾貨車貨量較9月下降3%,同比下降11%;冷鏈貨量環比下降2%,同比下降7%;平板車貨量環比下降4%,同比下降3%。

當前供應鏈中流動的乾貨與冷鏈貨物主要來自零售庫存消化,貿易放緩背後原因從房地產與製造業疲軟、能源成本上升,到企業爲規避關稅而提前進口等多因素疊加。

關稅衝擊全球航運:中美貿易路線大幅降溫

因政府停擺延遲超過一個月的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8月進口額較7月大減184億美元,爲額外關稅生效後的直接影響,同時也推動美國貿易逆差收窄超23%。

美國第二繁忙港口——長灘港的最新集裝箱追蹤數據顯示,特朗普新關稅將持續侵蝕對美海運量。長灘港CEO馬里奧·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表示:「來自中國的進口下降了16%,並且是全面性的下跌。」洛杉磯港10月集裝箱吞吐量也出現下降。下滑最明顯的品類包括:電子產品,傢俱和玩具。#中美關係#

同時,美國對華大豆出口也因貿易政策受挫,中國改而增購巴西大豆。雖然中美近期有所緩和,中國承諾採購更多美國大豆,但整體影響仍未完全逆轉。

前期企業在面對多輪關稅截止日期與費率調整時出現大規模「搶運潮」,推動美國西海岸港口進口量在去年同比增長10%,其中來自中國的集裝箱更同比增長4.6%。

相比之下,美國東海岸港口集裝箱量僅同比增長2%,來自中國的進口反而下降12%。

科爾德羅表示,儘管吞吐量仍爲正增長,但四季度的疲軟在預期之中,關鍵將取決於未來兩個月美國消費者的韌性。

美國12月進口恐暴跌16.6%,貨運需求進入「結構性衰退」

即時集裝箱追蹤平臺 Vizion 的戰略發展副總裁本·特雷西(Ben Tracy)警告:「我們預測 美國12月進口量將同比暴跌16.6%;三季度已下降12%。目前看不到任何反彈跡象。」

(來源:CNBC)

消費者對食品與日用品通脹的擔憂,使零售商與製造商暫停新的補貨訂單。近期零售財報亦顯示分化:家得寶、塔吉特指引悲觀,而沃爾瑪業績強勁,高收入家庭消費增加。

Vizion CEO 凱爾·亨德森(Kyle Henderson)表示:「自2023年3月以來首次,我們連續多月看到月度進口量跌至200萬TEU以下——這不是季節性調整,而是結構性商品衰退。」

他指出,傢俱進口暴跌33%,而節日前本應暴漲40%-50%的玩具進口卻僅增長17%,說明「零售商正押注今年是最弱消費季之一」。

集裝箱裝載率從 100% 下降至 91%,現貨運價降至兩年低點,而行業還面臨「未來十年的運能過剩」。

Vizion數據顯示:2025年12月預計到港集裝箱量爲 219萬TEU,顯著低於去年同期的 262萬TEU減少超過43萬TEU,並已在鐵路、卡車、倉儲等供應鏈環節引發連鎖衝擊。

供應鏈就業受威脅:港口勞動力開始感受壓力

隨着貨運量減少,對碼頭裝卸工需求也隨之下降。

長灘港CEO科爾德羅警告:「勞動力非常擔憂。貨量下降意味着就業減少——從碼頭到整個供應鏈都會受到衝擊。」

國際碼頭工人協會的年度獎金也與貨運量掛鉤,這將進一步影響收入。

此外,Vizion指出,印度出口市場也因50%關稅幾乎崩潰,2025年5月至9月期間對美出口總值驟降37.5%。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