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根據伯恩斯坦(Bernstein)研究,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運量急劇下降引發了對庫存短缺的新擔憂,但由於早前進口激增,零售板塊近期庫存仍然充足。
中國至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量從3月到4月中旬下降了35%,洛杉磯港的數據預測5月份預定到港量將同比下降30%。
海洋運輸商在太平洋航線上的空白航行激增,從第15週的60,000個二十英尺標準箱(TEU)增加到第16至19週的367,800個。
伯恩斯坦表示,亞洲至美國的運費從1月到4月下降了約三分之二,反映出航運需求疲軟。
儘管出現這些下降,零售商並未面臨即時缺貨。4月和5月的放緩是在今年早些時候進口活動激增之後發生的。
美國進口商在2024年底增加了訂單,預期11月大選後政策將發生變化。
因此,1月至3月的進口量在主要非必需品類別中同比增長了10%至25%,其中服裝增長14%,家居用品增長14%,鞋類增長8%。
這種年初的提前採購,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採購,在長灘港最為明顯,該港第一季度的進口量同比增長27%。中國貨物佔該港進口貨物的約三分之二。
需求背景也有助於緩解庫存擔憂。在過去十年中,美國非必需品進口顯示出最小的年度增長,服裝和鞋類約為1%,家居用品約為5%。
今年由前置出貨驅動的增長是非典型的,並為當前的下降提供了緩衝。
伯恩斯坦指出,關於「類似新冠疫情的短缺」的警告被誇大了,特別是考慮到當前消費者需求放緩的情況。
雖然零售商目前可能受到保護,但物流供應商可能會更早感受到影響。隨著進口量大幅下降,預計將對鐵路聯運、港口拖運和卡車運輸產生連鎖反應。
該券商表示:「預計西海岸進口量將下降30%或更多,美國東海岸預計將出現更顯著的下降。」
從長期來看,關稅導致的庫存成本上升可能會增加對更快貨運解決方案的需求,運輸商將速度優先於規模。
但在短期內,中國貨運訂單的急劇減少表明航運和運輸活動疲軟,而不是供應危機,至少目前還不是。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