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倫敦8月20日 - 美聯儲就業與通脹任務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並不那麼令人擔憂,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究竟應該關注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還是飆升的科技基礎設施支出。
從大多數指標來看,美聯儲仍未實現2%的通脹目標,市場和家庭通脹預期均未顯示出對美聯儲能很快實現這一目標的信心。這還未將關稅上調的影響考慮在內。
與此同時,裁員和新增失業救濟申請人數適度增加以及失業率仍然較低,對於勞動力市場狀況的爭論迷霧重重。
拋開巨大的政治壓力,這些指標都沒有為美聯儲繼續大力降息--甚至放鬆政策提供依據。
但人工智能熱潮與房地產市場愈發不景氣的對比,或許最能體現美聯儲下一步該做什麼的難題。
現在放鬆政策以支持後者,很可能會加劇科技資本支出狂潮,扼殺美聯儲實現通脹目標的希望。然而,維持高利率以控制人工智能爆發帶來的過度增長,可能會給占GDP比重遠超10%的房地產行業帶來深重的麻煩。
家庭真相
本月,一項衡量美國房屋建築商信心的指標跌至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建築公司降價,三分之二的公司提供某種形式的激勵措施,以吸引因抵押貸款利率居高不下而放棄購房的買家。新建住房庫存已接近2007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 7 月份新屋開工有所回升,但建築許可發放量(未來活動的指標)卻下降了 2.8%,降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一個主要問題在於,由於前段時期的超低利率,房主的購房活動陷入停滯。
由於無法將抵押貸款從一處房產轉移到另一處房產,背負低息抵押貸款的房主不願出售現有房產,因為他們購買新房時需要承擔明顯上漲的融資成本。
**擠出效應**
這種扭曲成為特朗普政府推動緊急降息的論據之一。
但凱雷全球研究主管Jason Thomas指出,美聯儲需要考慮另一個房地產趨勢:隨著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數千億美元正被投入到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數據中心,並承諾再投入數萬億美元。
Thomas認為,大規模人工智能建設所需的巨額資本,以及未來三年預計占 GDP 6% 以上的聯邦預算赤字對儲蓄的巨大需求,意味著現在降低利率可能會造成整個經濟過熱的嚴重風險。
他周二寫道:“問題不在於高利率是否‘擠出’了待售房屋等利率敏感型行業。顯然,情況正是這樣。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問題是,需要多大的擠出效應才能實現價格穩定目標。”
“事實證明,在高利率抑制樓市相關收入和支出的情況下,美聯儲無法實現通脹目標,”他總結道:“在一系列降息措施推動房地產行業反彈之後,實現通脹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
當然,美聯儲制定的政策通常至少在一年內不會產生明顯效果,屆時經濟形勢可能也會有所不同。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關稅也可能造成消費收縮,又或者人工智能支出可能會放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