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GBP)在週五對其同行保持大致穩定,此前英國財政大臣瑞秋·里夫斯承諾將在下次選舉之前繼續擔任該職務。本週,由於市場對里夫斯因未能遵守自我設定的財政規則而辭職的猜測,英鎊表現不佳。
週四,里夫斯在與記者交談時確認,儘管面臨財政逆風,她仍將留任,並表示有信心在任期內改善財政狀況。同一天,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的發言人也確認"她(里夫斯)不會離開"。
關於里夫斯作為財政大臣的角色的猜測源於她本週早些時候在下議院流淚,因為她對財政規則的立場發生了180度轉變,而首相斯塔默在被問及她是否會繼續擔任該職務時未作回應。這導致英國國債收益率急劇上升,給英鎊帶來了沉重壓力。
財政大臣里夫斯在新福利法案中提高了普遍信貸(UC)的標準津貼,打破了她自己的財政規則。為了抵消相關成本,她需要削減支出或提高稅收。"當然,國會本週通過的福利變更是有成本的,這將在預算中反映出來,"里夫斯表示,BBC報導。
英鎊在週五對美元略微上漲,接近1.3675。接近1.3600的20日指數移動平均線(EMA)繼續作為英鎊/美元的主要支撐區。
14日相對強弱指數(RSI)跌破60,表明看漲動能減弱。然而,看漲偏向仍然存在。
向下看,心理關口1.3500將作為關鍵支撐區。向上看,三年半高點約在1.3800將作為關鍵阻力。
英鎊(GBP)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貨幣(公元886年),也是英國的官方貨幣。根據2022年的數據,它是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單位,占所有交易的12%,平均每天6300億美元。它的主要交易對是英鎊/美元,也被稱為「Cable」,占外匯的11%,英鎊/日元,或被交易員稱為「龍(Dragon)」(3%),歐元/英鎊(2%)。英鎊由英格蘭銀行(BoE)發行。
「影響英鎊價值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英格蘭銀行決定的貨幣政策。英國央行的決定是基於它是否實現了「物價穩定」的主要目標——穩定在2%左右的通脹率。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工具是調整利率。當通脹過高時,英國央行將試圖通過提高利率來控製通脹,從而提高個人和企業獲得信貸的成本。這總體上對英鎊有利,因為更高的利率使英國成為對全球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場所。當通脹降得太低時,這是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央行將考慮降低利率以降低信貸成本,這樣企業就會借入更多資金,投資於促進增長的項目。」
「公布的數據可以衡量經濟的健康狀況,並可能影響英鎊的價值。GDP、製造業和服務業pmi以及就業等指標都可以影響英鎊的走勢。強勁的經濟有利於英鎊。這不僅會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還可能鼓勵英國央行提高利率,這將直接推高英鎊。否則,如果經濟數據疲軟,英鎊可能會下跌。」
「英鎊的另一個重要數據是貿易帳。該指標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出口收入與進口支出之間的差額。如果一個國家生產非常受歡迎的出口產品,其貨幣將純粹受益於尋求購買這些商品的外國買家所創造的額外需求。因此,凈貿易余額為正會使貨幣走強,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