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佛羅里達州奧蘭多4月30日 -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國在與美國的金融戰爭中的"核"選項是迅速出清其持有的巨額美國公債,因為這可能導致美元崩潰、利率上升並擾亂美國經濟。
最近幾周,隨著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爆發全面貿易戰,對這一潛在威脅的擔憂再次抬頭。但這種對"相互確保的金融毀滅"的恐懼,一直以來都更多地基於神話而非現實。
截至 2019 年底,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占中國官方外匯儲備的 55%,這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對這一數字的最後一次官方確認。該比例與 2005 年 79% 的峰值相比大幅下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這一比例也低於2019年61%的全球平均水平。
其中一部分可能被國有商業銀行增持美元所抵消,外界認為這些銀行的海外投資組合中美元資產的比重要大得多。但與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在過去 20 年里一直在穩步減少對美元的相對敞口。
從中國官方持有的美國公債來看,這一趨勢更為明顯。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2月份中國的美國公債持倉量為 7,843 億美元。這一數字低於2013年1.32萬億美元的峰值,在規模為28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債市場中占比不到3%,與2011年占比14%的高點相去甚遠。這些數據表明,在過去10年中,中國對美國公債市場造成損害的能力已被大大削弱。
圖:外資持有的美國公債
**中國會這麼做嗎?**
儘管如此,按名義價值計算,中國拋售美債可能引發的資金外流仍是巨大的。中國會拋售大量美債持倉嗎?當然,一切皆有可能,尤其是在過去幾十年確立的全球經濟、金融和政治規範正在被改寫的今天。
但這樣做肯定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顯而易見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拋售美國公債將壓低中國所持美債的價值,使中國這個一向厭惡風險的國家蒙受巨額損失。戳華盛頓的眼睛是一回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又是另一回事。
從實際角度來看,這也是極其困難的。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市場會得到風聲,並搶先拋售,這又會讓中國政府蒙受巨額資本損失。
此外,任何市場失靈都將很快促使美聯儲大規模購買,以確保金融穩定。
而面對增長乏力、通貨緊縮以及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國最不需要的就是人民幣走強。中國政府不一定非要用出售美國公債的收益來購買人民幣。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削弱美元來削弱美國,哪怕是暫時的,也會適得其反。
圖:中國的美債持倉在美國公債市場中的占比
**“百年視野”**
相反,中國可以允許其持有的美國中期公債到期,然後將收益再投資於國庫券或其他現金工具。這是一種對美元中性的政策,但仍可能推高美國長期公債收益率。
中國政府也可以對其持有的非美國托管美債進行更有力的調整,或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也可以減持美債,因為這兩項都不會出現在官方外匯儲備數據中。
但最終,中國可能仍將持有現有的美國公債,而降低其風險敞口的途徑將與多年來一樣:被動且漸進。
上周,在華盛頓國際金融協會(IIF)主辦的一次活動上,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他希望在解決全球貿易、經濟和金融失衡問題上看到迅速的“成果”。“有些國家可能有百年的眼光。我們沒有,”他打趣道,顯然指的是中國。
中國的經濟視野可能沒有那麼長,但比華盛頓的要長。中國在考慮如何處理其持有的美國債券或美元資產時,很可能會把草率的決策留給華盛頓來做,自己繼續打持久戰。
圖:中國持有的美國資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