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GBP)在本週初謹慎交易,因投資者擔憂英國經濟滯脹風險加劇。週五公佈的1月份標普全球英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告顯示,就業水平連續第四個月下降,私營部門的成本壓力加劇,這種情況導致通脹上升,因為生產商將更高的投入成本轉嫁給客戶。
勞動力需求放緩似乎是財政大臣瑞秋·里夫斯宣布增加雇主對國家保險(NI)的貢獻的結果。
2025年商業狀況的首批指標增加了對英國經濟的悲觀情緒,企業在銷售下降和對商業前景的擔憂中削減就業。與此同時,通脹壓力重新燃起,表明存在滯脹環境,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表示。
惡化的就業市場狀況和上升的價格壓力預計將給英國央行(BoE)帶來更多麻煩,英國央行計劃於2月6日宣布其2025年的首次貨幣政策決定。交易員們確信英國央行將降息25個基點(bps)至4.5%。
與此同時,堅挺的英國央行鴿派押注也使得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週一下跌超過1%,至接近5.15%。
英鎊在重新測試1.2500的心理阻力位後面臨賣壓。然而,英鎊/美元的短期前景仍然堅挺,因為它持有20日指數移動平均線(EMA),該線在1.2380附近交易。
14日相對強弱指數(RSI)從20.00-40.00區間上升至50.00以上,表明至少目前看跌動能已經結束。
向下看,1月13日的低點1.2100和2023年10月的低點1.2050將成為該貨幣對的關鍵支撐區。向上看,12月30日的高點1.2607將成為關鍵阻力。
英鎊(GBP)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貨幣(公元886年),也是英國的官方貨幣。根據2022年的數據,它是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單位,占所有交易的12%,平均每天6300億美元。它的主要交易對是英鎊/美元,也被稱為「Cable」,占外匯的11%,英鎊/日元,或被交易員稱為「龍(Dragon)」(3%),歐元/英鎊(2%)。英鎊由英格蘭銀行(BoE)發行。
「影響英鎊價值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英格蘭銀行決定的貨幣政策。英國央行的決定是基於它是否實現了「物價穩定」的主要目標——穩定在2%左右的通脹率。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工具是調整利率。當通脹過高時,英國央行將試圖通過提高利率來控製通脹,從而提高個人和企業獲得信貸的成本。這總體上對英鎊有利,因為更高的利率使英國成為對全球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場所。當通脹降得太低時,這是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央行將考慮降低利率以降低信貸成本,這樣企業就會借入更多資金,投資於促進增長的項目。」
「公布的數據可以衡量經濟的健康狀況,並可能影響英鎊的價值。GDP、製造業和服務業pmi以及就業等指標都可以影響英鎊的走勢。強勁的經濟有利於英鎊。這不僅會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還可能鼓勵英國央行提高利率,這將直接推高英鎊。否則,如果經濟數據疲軟,英鎊可能會下跌。」
「英鎊的另一個重要數據是貿易帳。該指標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出口收入與進口支出之間的差額。如果一個國家生產非常受歡迎的出口產品,其貨幣將純粹受益於尋求購買這些商品的外國買家所創造的額外需求。因此,凈貿易余額為正會使貨幣走強,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