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美元在周五走低。令人失望的澳洲經濟增長數據促使澳洲聯儲在下周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將採取更鴿派的立場,可能引發2月降息,這給澳元帶來一些拋壓。
交易商將密切關注美國 11 月就業報告,包括非農就業人數(NFP)、失業率和平均時薪。美國經濟在 10 月份增加 12,000 個就業崗位後,預計 11 月份將增加 200,000 個就業崗位。如果結果弱於預期,這可能會拖累美元走低,並推升澳元/美元。
澳元在不確定性中失去牽引力
技術分析:澳元/美元長期看跌趨勢不變
澳元/美元當日交易走弱。在日線圖上,澳元/美元保持看跌氛圍,因為價格低於關鍵的 100 天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14 天相對強弱指數 (RSI) 位於 38.85 附近的 50 中線下方,顯示出看跌勢頭。這表明下行阻力最小。
潛在支撐位在 0.6300,這是下降趨勢通道的下限和心理價位。跌破這一水平的看跌蠟燭圖可能會吸引更多賣家湧向 0.6285,即 2023 年 10 月 3 日的低點。
如果看漲勢頭持續到趨勢通道上邊界 0.6500 以上,則可能反彈至 0.6615,即 100 天 EMA。若果斷突破上述水平,則可能觸及 11 月 7 日的高點 0.6687。
就業常見問題
就業水平如何影響貨幣?
勞動力市場狀況是評估經濟健康狀況的關鍵因素,因此也是貨幣估值的主要驅動力。高就業率或低失業率會對消費支出產生積極影響,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提升本幣價值。此外,勞動力市場非常緊張--即缺少工人填補空缺職位--也會對通貨膨脹水平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貨幣政策,因為低勞動力供應和高需求會導致工資上漲。
工資增長為何重要?
一個經濟體的工資增長速度對決策者來說至關重要。高工資增長意味著家庭有更多的錢可以花,通常會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與能源價格等波動性較大的通脹來源相比,工資增長被視為潛在和持續通脹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工資增長不太可能被取消。全球央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都會密切關注工資增長數據。
央行有多關注就業?
每家央行對勞動力市場狀況的重視程度取決於其目標。除了控制通脹水平外,一些央行還明確承擔了與勞動力市場相關的任務。例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有促進最大就業和穩定物價的雙重任務。與此同時,歐洲中央銀行(ECB)的唯一任務是控制通貨膨脹。不過,無論他們的任務是什麼,勞動力市場狀況對政策制定者來說都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它是衡量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而且與通貨膨脹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