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分析》中國社會福利改革面臨關鍵考驗,全民社保將打擊就業和小企業

路透社2025年8月21日 03:13
  •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裁決從 9 月 1 日起不繳納社保屬於違法行為
  • 許多公司和勞工已經入不敷出
  • 經濟學家警告指出,勞工和企業承受的代價將相當於GDP的1%
  • 最高法裁決將迫使中國政府正視社會福利改革的代價

-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企業和員工逃避繳納社會保險屬於違法行為,這激起了人們對就業和小企業生存的擔憂,迫使中國政府正視長期承諾的社會福利改革的風險。


分析人士和一位政府顧問表示,這項裁決旨在為老齡化地區枯竭的養老基金補充資金,並為更慷慨的社會福利奠定基礎,幫助中國向更多依賴消費需求、更少依賴債務驅動的基礎設施和工業投資增長模式轉型。


中國最高法本月表示,征繳社保一直是強制性的,但承認執行不力。在實踐中,數百萬勞動者與工廠、建築公司、快遞公司、餐館和其他小企業非正式地達成了不繳納社保的協議,這樣他們就可以保留這筆錢。


受今年美國提高貿易關稅的影響,一些工廠解雇了全職員工,重新雇用他們做臨時工,以節省養老、失業、醫療和其他保險費用。


分析人士認為,9月1日生效的這項最高法裁決可能使中國政府更接近于實現其對於加強社會福利的長期承諾,但這也對政府更廣泛的改革雄心構成了嚴峻考驗,因為如果企業和勞工的支出減少,就會給經濟增長帶來直接風險。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告訴路透記者,這一決定可能"關係到許多小企業的生死存亡"。


法國興業銀行估計,如果裁決得到執行,企業和消費者為之付出的代價約為GDP的1%。


研究機構Trivium的分析師 Joe Peissel 說:“中國正面臨著誰為改革買單的核心問題。”


他說,目前的情況是由勞工和企業來承擔,這損害了就業消費,而且可能無法持續。這就需要制定新的政策,為社會福利制度提供更多的國家資源。


Peissel 說:"這些改革的長期成功將取決於政府是否願意承擔更多的代價。”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勞工“壓制”**


不繳納社保的做法加劇了中國國內外的經濟失衡。它降低了工廠的勞動力成本,提高了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它還降低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反過來又降低了製造商的物流成本,使供應鏈更加緊密。


但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不繳納養老金會給養老金體系帶來風險:預計到2035年,養老金將耗盡。


這種做法還通過釋放資源用於工廠擴張,加劇了工業產能過剩。它還迫使勞工自己存錢以備不時之需,這嚴重拖累了消費支出。


"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缺陷是依靠壓低勞動力成本來競爭,從而產生巨額貿易順差,尤其是與美國和歐洲的貿易順差,"一位政策顧問說。由於話題的敏感性,該顧問要求匿名。


這位顧問提到貿易緊張局勢時說:"這不是一條可行的長期路徑。如果你發不出工資,你還能做什麼生意?”


該顧問建議,中國政府應先增加失業救濟,然後再收緊執法,以緩衝企業倒閉帶來的衝擊。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預計,中國政府要麼推遲實施,要麼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來抵消相關影響。他們在報告中寫道:“對勞動力市場的又一次衝擊是決策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