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澳元(AUD)和新西蘭元(NZD)被視為受歡迎的套利貨幣,特別是以亞太地區低收益貨幣為資金來源。然而,BNY的宏觀策略師Geoff Yu報告稱,隨著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的結束,均衡利率在過去二十年中急劇下降,頭寸也沒有那麼有利。
"即使在新西蘭央行(RBNZ)在G10經濟體中擁有最高利率時,整體持有量也難以突破正值,儘管澳元在某些時期的持有收益相對充足。今年迄今,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種貨幣的資金流動非常一致。資金流入的最強勁時期是在解放日之後的直接時段。"
"考慮到資金流動的跨境性質,我們懷疑這些流動與對沖頭寸的解除更為一致。隨著通脹下降,實際收益的改善也不足以激發對現金債券的興趣——這令人驚訝,因為澳元在澳大利亞國債(ACGBs)中的評級和市場流動性都很有利。我們繼續看到澳元和新西蘭元在長期內與亞太貨幣更好地對齊。"
"澳大利亞已經扭轉了其國際收支,而新西蘭通過財政緊縮提高實際利率的努力也有利於債券表現。大宗商品的貿易條件將保持疲軟,但亞太商品出口國貨幣的持續上漲將通過外部需求渠道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產生再通脹效應。國內生產力挑戰繼續促使澳洲聯儲在意外維持利率不變和新西蘭央行的前景中保持謹慎,但可交易商品的通脹也將開始觸底,並支持反向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