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儲备銀行(RBNZ)廣泛預計將在週三結束5月貨幣政策會議後,將官方現金利率(OCR)下調25個基點(bps),從3.50%降至3.25%。該決定將在GMT02:00公布,隨後是代理RBNZ行長克里斯蒂安·霍克斯比的新聞發布會,時間為GMT03:00。
新西蘭元(NZD)可能會在RBNZ政策公告和一系列新的季度經濟預測中經歷劇烈波動。
隨著降息的完全鎖定,所有目光將集中在貨幣政策聲明(MPS)中發布的OCR預測上,以獲取RBNZ未來利率路徑的進一步線索。
2月份的MPS建議到2026年第一季度OCR將達到3.1%。
自那時以來,美國關稅的發展和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新西蘭增長前景的下行風險。
因此,OCR軌跡下調至3%以下不會讓市場感到意外。根據《新西蘭先驅報》,市場目前預計RBNZ将在年底前將OCR降至2.75%的概率為60%。
在4月份的政策聲明中,中央銀行指出,"隨著關稅政策的範圍和影響變得更加清晰,委員會有空間在適當時進一步降低OCR。"
聲明中提到,"未來的政策決定將取決於中期內通脹壓力的前景。"
根據新西蘭統計局4月1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第一季度(Q1)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衡量的通脹同比上升2.5%,而2024年第四季度的增幅為2.2%。該數據超出了2.3%的預期。
最新的RBNZ貨幣條件調查顯示,新西蘭(NZ)兩年期通脹預期在第二季度上升至2.29%,而第一季度為2.06%。
儘管中央銀行為進一步降息留有餘地,但高企的通脹水平可能會對下一次降息的時機提出質疑,降息可能發生在7月或8月。
在這種情況下,RBNZ可能會在對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的情況下轉向數據依賴模式。
在RBNZ事件風險的倒計時中,NZD/USD在週一突破0.6000的年內(YTD)高點。由於國內財政問題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導致美元(USD)持續走弱,助推該貨幣對上漲。
如果RBNZ明確表示將在7月再次降息,同時承認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Kiwi貨幣對可能會出現獲利回吐的下跌。
此外,若今年和2026年第一季度的OCR軌跡下調,可能會被明確解讀為鴿派,這將對新西蘭元造成重大壓力。
另一方面,如果RBNZ在下次會議中暗示暫停,考慮到通脹持續高企,NZD可能會延續當前的上升軌跡。
FXStreet亞洲時段首席分析師Dhwani Mehta對NZD/USD提供了簡要的技術展望,並解釋道:
"由於14天相對強弱指數(RSI)保持在中線以上,NZD/USD的風險似乎偏向上行。買家需要在0.6000整數關口上方獲得確認,以維持持續的上升趨勢。進一步上漲時,10月21日的高點0.6085將被測試,目標是0.6150的心理障礙。"
"如果從2025年高點的修正下跌加速,初步支撐位在0.5931的21日簡單移動平均線(SMA),若跌破則200日SMA在0.5877將受到威脅。在進一步下行的情況下,買家的底線在0.5853的50日SMA處,"Dhwani補充道。
中央銀行的一項關鍵任務是確保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價格穩定。當某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波動時,經濟經常面臨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同一種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意味著通貨膨脹,同一種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意味著通貨緊縮。央行的任務是通過調整政策利率來保持需求。對於美聯儲(Fed)、歐洲央行(ECB)或英格蘭銀行(BoE)等最大的央行來說,其任務是將通脹保持在接近2%的水平。
央行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可以用來提高或降低通脹,那就是調整基準政策利率,即通常所說的利率。在預先溝通的時刻,央行將發表一份關於其政策利率的聲明,並就維持或改變(降息或加息)利率的原因提供額外的理由。當地銀行將相應地調整其存貸款利率,這反過來將使人們或更難或更容易地利用儲蓄賺錢,或使公司獲得貸款並對其業務進行投資。當中央銀行大幅提高利率時,這被稱為貨幣緊縮。當它降低基準利率時,它被稱為貨幣寬松。
中央銀行通常在政治上是獨立的。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在被任命為政策委員會成員之前,要經過一系列的小組討論和聽證會。該委員會的每個成員通常對央行應該如何控製通脹以及隨後的貨幣政策都有一定的信念。那些希望采取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低利率和廉價貸款來大幅提振經濟,同時滿足於通脹率略高於2%的成員被稱為「鴿派」。那些更希望看到更高的利率來獎勵儲蓄,並希望在任何時候都能抑製通脹的成員被稱為「鷹派」,他們在通脹達到或略低於2%之前是不會罷休的。
通常情況下,每次會議都由一名行長或主席主持,需要在鷹派或鴿派之間達成共識,並在最終投票時擁有最終決定權,以避免在當前政策是否應該調整方面出現50-50的平局。主席將發表演講,這些演講通常可以被現場觀看,在那裏人們將了解當前的貨幣立場和前景。央行將努力在不引發利率、股票或貨幣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推進其貨幣政策。在政策會議之前,所有央行委員都將向市場傳達他們的立場。在政策會議召開的前幾天,直到新政策被傳達之前,委員們被禁止公開談論。這就是所謂的噤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