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自我監管還是過度監管——OpenAI 的跨洲困境

Cryptopolitan2024年12月1日 04:47

自 OpenAI 的 ChatGPT 於 2022 年 11 月發佈以來,技術專家、媒體和政府都對它落入壞人手中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表示擔憂。結果,一些國家傾向於過度監管,抑制發展(歐盟),而美國等其他國家則對該行業採取了更加不干涉的態度。

截至 2024 年 12 月,多個國家已以違反數據隱私政策和法規爲由,對 OpenAI 等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進行合法圍攻。

最近,包括《多倫多星報》、《Metroland Media》、《Postmedia》、《環球郵報》、《加拿大報》和 CBC 在內的加拿大媒體公司加入了一項訴訟,據報道,這在該國尚屬首例。他們都起訴 OpenAI,稱其無視旨在防止未經授權複製內容的付費牆或版權免責聲明等保障措施。

“新聞業符合公共利益。 OpenAI 利用其他公司的新聞來獲取自己的商業利益則不然。這是非法的,”媒體組織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聲稱。

該組織包括加拿大頂級報紙的出版商,要求對 OpenAI 據稱用於非法訓練 ChatGPT 的每篇文章賠償 20,000 加元(14,300 美元,11,000 英鎊)。賠償總額可能達數十億美元。

這些新聞機構還希望頒佈一項命令,迫使該公司分享使用其文章所獲得的利潤,並頒佈禁令,禁止 OpenAI 未來使用這些文章。

與此同時,OpenAI 表示,其模型“根據公開數據進行訓練”,並且該軟件“基於合理使用和相關國際版權原則,對創作者來說是公平的,並支持創新。”

該公司表示:“我們與新聞出版商密切合作,包括在 ChatGPT 搜索中顯示、歸屬和鏈接到他們的內容,併爲他們提供簡單的方法來選擇退出(如果他們願意)。”

《紐約時報》和其他出版商去年在美國對 OpenAI 和微軟提起了類似的訴訟

OpenAI面臨全球不同的監管標準

中國是最早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於2023年7月10日發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辦法的最終版本。

中國七個中央政府部門聯合通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辦法》,並於2023年8月15日生效。與2023年4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辦法》初稿相比,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辦法》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投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

然而,由於審查法和對錯誤信息的擔憂,OpenAI 的 ChatGPT 和類似服務被禁止。這促使中國開發者爭相尋找國內人工智能替代方案,其中許多人在他們的產品中使用了 OpenAI 的 API。

政府也支持這些符合其法規的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俄羅斯在人工智能方面則採取了更爲保留的立場。該國現在制定了限制措施,以應對美國通過人工智能施加影響力的風險。它還引用了網絡安全問題。

在美國大選前的幾個月裏,有幾份報道聲稱俄羅斯正在利用人工智能來影響觀點,儘管許多人將其視爲宣傳。

在朝鮮,政府對待人工智能持懷疑態度並非常謹慎,就像它對待許多外部創新一樣。政府已禁止 ChatGPT 和類似技術,以保持對信息的嚴格控制並防止潛在的濫用。

歐盟在人工智能競賽中落後

許多專家指責歐洲通過《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扼殺人工智能創新。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是爲了協調整個歐盟人工智能系統的法律框架而制定的法規。

根據該法案,人工智能應用分爲三個風險級別:不可接受的風險(禁止)、高風險(受到嚴格要求)和低風險(基本上不受監管)。該法案禁止人工智能的操縱或欺騙行爲,但某些執法用途有例外。

違反該法案可能會導致高達 3500 萬歐元的罰款,即全球營業額的 7%。隨着意大利數據隱私監管機構與 OpenAI 因訪問其媒體公司的內容發生衝突,歐洲對人工智能的謹慎態度得到了充分體現。

此次合作的核心目的是使用 GEDI 新聞組合中的意大利語內容來訓練和改進 OpenAI 的產品,這是根據意大利語內容訓練 ChatGPT 模型的一步。

GEDI 回應稱:“該項目尚未啓動,因此目前尚未向 OpenAI 提供任何編輯內容,直到正在進行的審查完成後纔會提供。”

這場衝突發生近一年前,另一個意大利機構 Garante(歐盟最積極主動地評估人工智能平臺是否符合歐盟數據隱私制度的機構之一)禁止了 ChatGPT。

它聲稱違反了歐盟 (EU) 隱私規則,但在 OpenAI 解決了用戶有權拒絕同意使用個人數據來訓練算法等問題後,該服務被重新激活。

OpenAI 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它相信其做法符合歐盟的隱私法。 “我們積極努力減少訓練 ChatGPT 等系統時的個人數據,”它表示,並補充說“計劃繼續與 Garante 進行建設性合作。”

歐洲在人工智能競賽中落後,而美國等國家則繼續向前邁進。目前,包括OpenAI母公司微軟在內的美國公司在市值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中佔據主導地位。該國謹慎的應對措施無疑爲其人工智能業務帶來了回報,至少在短期內如此。

最近,獲得格萊美獎的美國說唱歌手坎耶·維斯特 (Kanye West) 成爲最新一位擁抱這項技術的人,他首次推出了一段使用生成式 AI 爲他的單曲《BOMB》製作的音樂視頻。

儘管許多地方將人工智能使用的道德問題作爲嚴格限制的理由,但似乎也是出於政治緊張局勢和保護國家利益的努力。如果沒有任何改變,當歐洲最終抓住人工智能的熱潮時,世界可能已經遙遙領先。

90 天內找到一份高薪 Web3 工作: 終極路線圖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Tradingkey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