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XAU/USD)在週四亞洲時段延續了前一天從歷史高點(約3578-3579美元)回調的走勢,並繼續下滑。全球債券市場的平靜感有助於緩解投資者的焦慮,這在股市的穩定表現中顯而易見,並促使一些投資者在超買條件下對避險貴金屬進行獲利了結。此外,美元(USD)的買入出現也是削弱商品需求並導致回調的另一個因素。
與此同時,週三發布的美國JOLTS職位空缺數據表明勞動力市場正在降溫,並重申了市場對美聯儲(Fed)將在本月降低借貸成本的預期。此外,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美聯儲將在年底前至少進行兩次25個基點(bps)降息的觀點,這可能對美元構成阻力,並為無收益的黃金提供一些支撐。交易者可能還會選擇等待週五發布的美國非農就業報告(NFP)以獲取有關美聯儲降息路徑的線索,然後再進行新的方向性押注。
從技術角度來看,日內回調在最近從3300美元附近的反彈的23.6%斐波那契回撤位或10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SMA)關鍵支撐附近找到了一些支撐。如果後續的賣盤導致金價跌破3500美元的心理關口,可能會為進一步回調鋪平道路,目標指向3440美元區域。後者代表了一個多月以來的交易區間阻力,如果突破,將表明金價已見頂,並將短期偏向空頭交易者。
另一方面,3560美元區域可能在3578-3579美元區域(即週三觸及的歷史高點)之前提供一些阻力。金價可能在未開發的領域進一步延續動能,目標是征服3600美元的關口,或突破交易區間的目標。
在金融行話的世界裏,兩個被廣泛使用的術語「風險偏好」和「風險規避」指的是投資者在相關時期願意承受的風險水平。在「冒險型」市場中,投資者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更願意購買風險資產。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投資者開始「謹慎行事」,因為他們擔心未來,因此購買風險較低的資產,這些資產更確定會帶來回報,即使回報相對較小。
通常,在「風險偏好」時期,股市會上漲,大多數大宗商品(黃金除外)也會升值,因為它們受益於積極的增長前景。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因需求增加而走強,加密貨幣上漲。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債券——尤其是主要的政府債券——上漲,黃金表現搶眼,日元、瑞士法郎和美元等避險貨幣都受益。
澳元(AUD)、加元(CAD)、新西蘭元(NZD)以及盧布(RUB)和南非蘭特(ZAR)等次要外匯,都傾向於在「風險偏好」的市場中上漲。這是因為這些貨幣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而大宗商品在風險偏好時期往往會上漲。這是因為投資者預計,由於經濟活動的增加,未來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會增加。
在「避險」期間傾向於升值的主要貨幣是美元(USD)、日元(JPY)和瑞士法郎(CHF)。美元,因為它是世界儲備貨幣,因為在危機時期投資者購買美國政府債券,這被視為安全的,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不太可能違約。日元受到對日本政府債券需求增加的影響,因為日本國內投資者持有的國債比例很高,即使在危機時期,他們也不太可能拋售這些國債。瑞士法郎,因為嚴格的瑞士銀行法為投資者提供了加強的資本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