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課程1/4

加密貨幣(初級)

加密貨幣到底是什麼?從神秘代碼到萬億市場,一文讀懂它的前世今生

lesson

目錄

  •  加密貨幣的特徵有哪些?
  • 來看看加密貨幣的歷史

TradingKey - 2025年4月,鮑威爾聲稱加密貨幣逐漸成為主流。加密貨幣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成為金融領域的熱門話題,現在全球加密貨幣用戶已超3億,但你真的了解它的本質嗎?

究竟什麼是加密貨幣?

它又有著怎樣的發展歷史呢?

加密貨幣,英文名為 “Cryptocurrency”,又被稱為密碼貨幣。簡單來講,加密貨幣就是利用密碼學原理來保障交易安全,還能控制交易數量的一種交易媒介,屬於數位貨幣或虛擬貨幣。

它和咱們日常用的貨幣可不一樣。咱們用的人民幣、美元這些傳統貨幣,都是由政府或金融機構發行管理的。

加密貨幣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這就好比沒有一個 「大管家」 來掌控它,所有的交易資訊都記在分散式帳本上,這個帳本分佈在好多好多節點上,就像全球無數台電腦一起記帳。這樣一來,安全性和透明度都大大提高了。

圖1:快速總結

 加密貨幣的特徵有哪些?

去中心化:沒有央行的 “自由貨幣”

傳統貨幣如人民幣、美元,都是央行說了算:發多少、怎麼監管,全靠中央機構。

但加密貨幣不一樣,想像一下,加密貨幣就像一場全球記帳遊戲——沒有銀行當裁判,每個人都能參與驗證交易!

 加密性:你的錢只有你能碰

加密貨幣的交易安全全靠密碼技術撐著:

每筆交易都會變成複雜的程式碼,別人看不懂;

你有一把唯一的 「數位鑰匙」(私鑰),就像保險箱密碼,只有掌握它才能動用帳戶裡的錢。

底線重點:私鑰一定要保存好!丟了沒人能幫你找回,相當於錢包掉進了無底洞。

有限供應:天生抗通膨的 “數位黃金

很多加密貨幣像比特幣,天生自備 “限量屬性”——比特幣總量固定 2,100 萬枚,永遠不會多增發一枚。

對比傳統貨幣,政府可以根據經濟狀況印錢(例如聯準會大放異彩),但加密貨幣不會。這種限量版特性,讓它被許多人當成對抗通膨的工具,有點像黃金,但更便攜。

可追溯性:交易全程留痕但匿名

加密貨幣的所有交易都會記在區塊鏈上,形成一條不可竄改的時間線:

任何人都能在區塊鏈瀏覽器上查到某筆交易的金額、時間、地址(例如比特幣地址是一串亂碼);

但地址背後的真實身分是匿名的的,保護了用戶隱私。

相當於:你知道 “誰給誰轉了錢”,但不知道 “誰是誰”,公開透明又不失隱私。

 高波動性:坐過山車般的刺激體驗

加密貨幣的價格能一天漲 20%,也能暴跌 30%,波動幅度遠超股票、外匯:

為啥? 市場情緒、投機資金、政策監管(例如某國禁止加密貨幣)、技術漏洞,甚至馬斯克一則推特,都可能讓價格上天入地;

提醒:高波動意味著高風險新手千萬別拿 「救命錢」 玩,做好虧光的心理準備再入場。

來看看加密貨幣的歷史

一、早在比特幣之前:數位貨幣的萌芽時代(20 世紀 80-90 年代)

你可能想不到,加密貨幣的種子早在 30 多年前就埋下了!

數位現金(1989 年):程式設計師 David Chaum 搞出了第一個真正的 “電子現金”,用一種叫 “盲簽名” 的技術,讓用戶匿名交易 —— 比如你用它買東西,商家不知道你是誰,但能保證錢是真的。這在當時簡直是顛覆性創新,可惜後來因為監理和商業模式問題沒火起來。

電子金(1996 年):另一個早期玩家,允許人們把黃金變成電子貨幣交易。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加密貨幣,但它證明了 “數位黃金” 的可行性,為後來的故事鋪了路。

二、比特幣誕生:金融危機催生的 「叛逆者」(2008-2011 年)

2008 年金融危機,銀行倒閉、政府救市,人們突然發現:原來中心化的金融體系這麼脆弱?

一個叫中本聰的神秘人(或團隊)看不下去了,2009 年搞出了比特幣,核心就一句話:“錢,不需要央行發行,也不需要銀行記賬,咱們用區塊鏈技術自己管!”

啥是區塊鏈?說穿了就是全球無數台電腦一起記賬,每筆交易都記在所有人的賬本上,誰都改不了,徹底繞過了中介。

2010 年 5 月 22 日是著名的 "比特幣披薩​​日",當時 Laszlo Hanyecz 支付 10,000 BTC 購買了兩個披薩,這是使用比特幣進行的第一筆有記錄的商業交易,說明比特幣作為一種交易媒介的潛力正在蓬勃發展。

2011 年破 1 美元比特幣第一次被當成 “正經金融資產”,從此告別極客玩具時代,走進大眾視野。

圖2:比特幣

(來源:FreePik)

三、價格坐上火箭:從 13 美元到 2 萬美元的瘋狂十年(2013-2018 年)

2013 年:危機中的避險神話

塞浦路斯銀行爆雷,當地人怕存款被沒收,瘋狂買入比特幣避險。價格從年初 13 美元,4 月直接飆到 266 美元,第一次讓世人知道:「這玩意兒還能抗通膨? 「 年底漲到 1242 美元,交易所如雨後春筍,全球開始關注這個 「數位叛逆者」。

2017 年:全民狂歡的超級牛市

區塊鏈概念大火,ICO(相當於 「數位創業群眾募資」)瘋狂吸金,機構資金也跑進場。比特幣在 12 月衝上 2 萬美元,整個加密貨幣市值突破 8000 億美元!

2018 年:泡沫破裂,寒冬降臨

狂歡過後是暴跌,監管收緊、專案跑路、散戶恐慌拋售比特幣價格腰斬再腰斬,最低跌至 3122 美元,市值縮水 80%+。曾經熱鬧的幣圈瞬間冷清,進入 “加密貨幣寒冬”,很多人以為這場瘋狂到此為止了…

圖3:比特幣

(來源:FreePik)

四、替代幣爆發:比特幣打開的 “萬幣時代”

比特幣火了之後,一大堆 「後來者」 冒出來,試圖超越或改良它。

比如以太坊(Ethereum),2015 年誕生,不僅是貨幣,更是一個 “區塊鏈 App 商店”,允許開發者在上面做去中心化應用(例如DeFi、NFT),直接把區塊鏈從 「記帳本」 變成 「萬能開發平台」。

截至 2024 年,市場上有超過 2.5 萬幣!有的主打速度(萊特幣),有的主打隱私(門羅幣),還有的純靠炒作(例如馬斯克帶火的狗狗幣),分展現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快速成長與高度多樣化。

開始在Tradingkey上學習

Tradingkey是一家專注於金融教育和新聞分析的綜合網站,提供全球熱門金融品種的即時行情和財經新聞。

現在加入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