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消息,上交所官網於9月26日披露,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爾線程”)科創板IPO首發上市獲得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摩爾線程本次IPO從獲受理到過會歷時不到三個月——今年6月30日,摩爾線程的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過會歷時不到三個月——今年6月30日,摩爾線程的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過會曆時不到三個月——今年6月30日,摩爾線程的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並披露招股書;9月5日,摩爾線程更新了科創板IPO招股說明書,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披露了對審計問詢的正式回應;
可以說,這項速度充分體現了上交所對硬科技企業的大力支持,更能凸顯政策層面對人工智慧和新質生產力的高度重視。同時,今日(9月26日)距離證監會6月18日發布《關於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整整100天。
成立於2020年的摩爾線程主要從事全功能GPU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致力於為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台,是國內極少數兼顧圖形渲染與AI計算的國產GPU公司,多元產品佈局覆蓋從雲到端,可以為各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全棧計算支持。
根據最新版本的招股書,摩爾線程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7.0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營收規模已超2022年至2024年營收總和-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的營收分別為0.46億元、1.24億元及4.3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超200%,三年累計營收約6.08億元。
當然,這樣的營收成長主要得益於摩爾線程不斷豐富的產品矩陣及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自2021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構晶片,至今已推出「蘇堤」「春曉」「曲院」「平湖」四代晶片。 2024年,摩爾線程也推出了智慧型SoC晶片「長江」。其中,「蘇堤」「春曉」主要用於專業圖形加速及桌面圖形加速產品,「曲院」「平湖」主要用於AI智算產品,「長江」主要用於智慧SoC產品。
事實上,摩爾線程的產品在部分性能指標上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對部分「卡脖子」領域核心產品的突破——例如,摩爾線程MTT S80顯卡的單精度浮點算力性能接近英偉達RTX 3060;基於摩爾線程MTT S5000產品構的千卡GPU智算集群。
此外,摩爾線程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量產的全功能GPU廠商,產品在不同應用場景的適配性、相容性等方面也具有突出優勢。迄今為止,摩爾線程的產品已應用於大模型訓練推理、數位孿生、消費性電子、數位辦公室、雲端運算等領域,服務雲端運算資料中心、智算中心建置、能源、製造等多個關鍵產業。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人工智慧與大模型訓練推動算力需求爆發式成長,GPU作為核心算力引擎,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實現GPU的自主可控,已成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一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9年全球GPU市場規模將達到3.6兆元,其中中國GPU市場規模將達1.36兆元,佔比將從2024年的30.8%提升至37.8%,呈現出高速成長與國產替代的雙重機遇。
此外,中國AI晶片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425.37億元成長至2029年的1.34兆元,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0%,GPU則是其中成長最快的板塊之一。
隨著數位經濟向縱深推進,GPU的應用場景已從傳統的圖形處理領域,加速向AI運算、數位孿生、智慧駕駛、元宇宙及具身智慧等前沿場景拓展,對GPU產品的通用性、算力性能及生態兼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堅持全功能GPU技術路線的企業,預計在多元場景中實現更廣泛的產業化落地,為產業自主可控提供關鍵支撐,而摩爾線程無疑是其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