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法蘭克福/華盛頓10月13日 - 初步跡象顯示,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在美國新進口關稅中首當其沖,這與特朗普總統的說法相矛盾,也使美聯儲抗通脹變得更加複雜。
特朗普曾大膽預言,外國將為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買單,並認為出口商為了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站穩腳跟,會願意自己承擔這些成本。
但學術研究、調查和企業界的評論顯示,在特朗普新貿易制度實施的頭幾個月里,美國公司正在為此買單,並將部分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漲價。
哈佛大學教授Alberto Cavallo在接受採訪時說:“大部分成本似乎由美國公司承擔。我們已經看到成本逐漸傳導至消費者物價,而且面臨明顯的上漲壓力。”
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人可能面臨關稅過渡期”,但成本"最終將由外國出口商承擔"。該發言人補充說,企業正在推動供應鏈多樣化,並將生產轉移到美國。
圖:自特朗普提高關稅以來,美國進口商品的價格已飆升
Cavallo和研究人員Paola Llamas、Franco Vazquez一直在追蹤美國主要線上和實體零售商從地毯到咖啡等359,148種商品的價格。他們發現,自特朗普 3 月初開始徵收關稅以來,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了 4%,而國內商品的價格上漲了 2%。
進口商品中漲幅最大的是美國國內無法生產的商品,如咖啡,或者是來自被徵收巨額關稅的國家的商品。這些商品雖然漲價明顯,但一般都遠遠低於相關產品的關稅稅率,這意味著銷售商也在承擔部分成本。
然而,不包括關稅在內的美國進口價格顯示,外國出口商一直在提高以美元計算的價格,並將美元對本幣貶值的部分影響轉嫁給美國買家。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說:“這表明外國生產商即便在承擔美國關稅的影響,也並沒有承擔很多,這與以往的經濟研究結果一致。”
各國的出口價格指數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中國、德國、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度出口商品的成本都有所上升,只有日本例外。
圖:以美元和外國貨幣計算的美國進口價格
各方仍在努力適應特朗普的關稅。這一過程預計還要持續幾個月,因為出口商、進口商和消費者之間仍在博弈,爭論每月約300億美元的關稅到底由誰來承擔。
Cavallo補充說:“我們不應該認為這只是一次性的價格跳漲,企業正在想方設法減輕打擊,並將漲價分攤到更長的時間里。”
到目前為止,歐洲的汽車生產商已經在努力吸收更多的價格影響,但包括汰漬洗滌劑生產商寶潔(寶鹼,P&G) PG.N、雷朋(Ray Ban)生產商依視路(EssilorLuxottica)ESLX.PA 和瑞士手表生產商斯沃琪(Swatch) UHR.S在內的消費企業已經提高了價格。
路透的追蹤數據顯示,自從特朗普發起貿易戰以來,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約有72%的公司表示漲價。只有18家公司警告稱利潤率受到影響。
路透對電子商務網站Shein和亞馬遜進行的分析也顯示,在美國銷售的從服裝到電子產品等中國產品的價格已經出現強勁上漲。
這一切都為美國通脹上升埋下了伏筆。由於擔心就業市場疲軟,美聯儲上個月下調了指標利率,但決策者們在關稅驅動的通脹是否可能消退的問題上意見不一。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未來一年的通脹率將比不提高關稅的情況下高出 1 個百分點,但隨後會回落。
圖:利率和通脹
The price of imported goods in the U.S. has surged since Trump's tariffs
U.S. import prices in dollars and foreign currencies
Rates and inf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