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無疑是美國金融市場的「黑暗時刻」。 7月非農就業數據遠低於市場預期,瞬間引爆恐慌情緒,美股三大指數與美元指數雙雙跳水。標普500指數收跌1.6%,全週累計下跌2.36%;道瓊工業指數收跌1.23%,週跌幅達2.92%;納指則大跌2.24%,全週下挫2.17%。而美元指數在非農公佈前一度震盪上揚,但數據出爐後斷崖式下跌,當日暴跌0.9%。
那麼,非農業就業數據為何能撼動整個金融市場?事實上,非農業數據堪稱美國經濟的「體溫計」與「晴雨表」。它反映了企業的招募意願和居民的收入狀況,揭示勞動市場的冷暖與整體經濟活力。更關鍵的是,聯準會在製定貨幣政策時,會將就業數據作為重要依據之一。若就業持續強勁,可能預示經濟過熱和通膨壓力,聯準會就有可能升息;反之,如果就業放緩,可能促使其提前降息。此外,非農數據若與市場預期差距過大,往往會觸發資產價格劇烈波動,成為行情急轉直下的導火線。
具體來看,美國7月非農業新增就業人數僅7.3萬人,不僅創下九個月新低,更是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4萬人。更令人擔憂的是,前兩個月的數據也大幅下修:5月從14.4萬人下調至1.9萬人,6月則從14.7萬人下修至1.4萬人,累計少了整整25.8萬個崗位。這意味著,美國就業市場在過去三個月呈現持續走軟的趨勢,幾乎可以說是「急煞車」。
而勞動市場的降溫背後,是美國經濟整體放緩的現實寫照。高盛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美國實際GDP年化成長率僅1.2%,比其估計的潛在成長率低了整整一個百分點。該行預計,下半年經濟成長仍將維持疲弱態勢。儘管金融條件有所放鬆,但受制於就業成長乏力、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尚未完全傳導至消費端,高盛預測美國實際可支配所得和消費者支出都將成長乏力。
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市場對於聯準會即將啟動降息週期的預期迅速升溫。高盛和花旗都預測聯準會將在9月下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若數據進一步惡化,不排除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高盛甚至預計,聯準會將在2025年9月、10月和12月連續降息,並於2026年上半年再降兩次,最終將政策利率降至3.0%-3.25%。花旗的預測則更為激進,其基準情境直接將利率目標定在3%,並表示「風險偏向更低」。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聯準會觀察工具」顯示,市場對9月降息的押注正快速升溫。數據顯示,聯準會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從前一日的37.7%暴漲至87.2%。這意味著投資人普遍認為,聯準會難以無視當前經濟的下行壓力。雖然降息預期在短期內為市場提供了緩衝,但也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埋下了伏筆。
歡迎與我們分享您在業務上的挑戰: https://go.factset.com/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