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通財經APP訊-上周金價衝高回落,周初開盤時,金價強勢站穩4000美元關口,投資者們滿心期待著新一輪的狂飆突進,並一度向上個月創下的歷史新高發起衝擊,最高觸及4245美元附近。然而,隨著聯準會官員接二連三的鷹派言論如驚雷般炸響,市場情緒瞬間逆轉,現貨黃金在上週五暴挫近2%,收於4085美元/盎司附近。儘管上週累計漲幅勉強守住2%的窄幅區間,但從周中高點回落3.5%的現實,讓整個貴金屬板塊籠罩在濃厚的陰霾之下。在聯準會政策不確定性與美國經濟數據真空的雙重夾擊下,黃金的多頭大軍被迫按下暫停鍵。回首上週,我們不難看出,黃金的長期多頭邏輯依然堅如磐石,但短期內,4,000美元的支撐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上週黃金市場的轉捩點,無疑是聯準會官員們那輪接連不斷的「鷹派」表態,彷彿一記記重拳,直擊投資者對寬鬆政策的幻想。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施密德在上週五的能源會議上直言不諱,他對「過熱」通膨的擔憂遠不止於關稅帶來的局部衝擊,而是滲透到整個經濟體的價格傳導機制中。施密德強調,企業何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仍充滿不確定性,而聯準會絕不能在通膨預期上“自滿”,否則歷史教訓會讓“軟著陸”成為泡影。作為10月會議上少數反對降息的投票成員,他暗示12月會議上可能再次投下否決票,這番言論瞬間點燃了市場的拋售火藥桶。同時,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洛根的立場同樣強硬,她在同一場合重申,通膨水準不僅過高,還呈現上升趨勢,距離2%的目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除非本週湧現「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通膨降速超預期,或勞動市場降溫加速,否則她難以支持進一步降息。洛根雖無投票權,但她的聲音在政策辯論中影響力巨大,她認為當前就業市場的漸進式冷卻正是美聯儲希望看到的“合適”節奏,無需額外“先發製人”的保險措施來攪局。這些鷹派訊號如雪上加霜,讓市場對12月降息的預期從周初的60%以上直線滑落至不足46%,CME FedWatch工具的數據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投資者從樂觀到恐慌的心理劇變。這種不確定性對黃金的影響是毀滅性的。非孳息資產如黃金,本就依賴低利率環境來綻放光芒,一旦聯準會的「暫停鍵」按下,機會成本陡增,資金就會從金市外流。高嶺期貨的金屬交易主管David Meger指出,正是這種預期轉變,削弱了黃金和白銀的漲勢,導致周五盤中金價一度下探3%以上。 Britannia Global Markets的金屬主管Neil Welsh則形容,這波拋售如“勢不可擋的潮水”,席捲了金屬、股市,凸顯了短期情緒對央行訊號的極度敏感。儘管如此,Welsh也提醒,黃金過去一年的累積漲幅已逾30%,其結構性支撐——宏觀風險、地緣動盪、中央銀行囤積需求——仍牢不可破,短期波動不過是長牛途中的「陣痛」。
聯準會的鷹派轉向並非個案,它與美國政府長達43天的史上最長停擺直接掛鉤。這一上週四終於畫上句號的“鬧劇”,留下的卻是經濟數據領域的巨大空白,讓美聯儲和市場交易員們陷入“盲飛”狀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週五緊急表態,正在與勞工統計局等機構協商,盡快敲定受停擺影響的數據發佈時間表,但他們坦承,10月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已嚴重中斷,包括關鍵的月度就業、通膨報告,甚至GDP初選都面臨永久性「盲點」。更棘手的是,白宮經濟顧問哈西特上週四直言,10月就業報告將缺少失業率數據,因為家庭調查環節完全停擺。這意味著,在聯準會下個月會議前,決策者將缺乏可靠的通膨和勞動市場晴雨表。勞工統計局也確認,9月非農就業報告將被推遲至本週四(11月20日)發布,這進一步拉長了市場的等待焦慮。投資者原本寄望於這些新數據能揭示經濟放緩跡象,為12月降息鋪路,從而提振黃金吸引力,但如今的現實是,數據質量堪憂,可能導緻美聯儲更傾向於“觀望”,而非行動。這種數據真空不僅放大聯準會的謹慎心態,還直接波及債市和匯市。上週五,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反彈3.5個基點至4.146%,兩年期殖利率更創6月中旬以來最大單週漲幅,殖利率曲線呈現「熊市陡峭化」——長期端升勢更快,暗示市場擔憂通膨回潮與聯準會暫停寬鬆。美元指數微漲0.1%至99.26,,交易員在權衡數據回歸後的波動風險。美銀外匯策略師Adarsh Sinha和Claudio Piron分析稱,隨著數據洪流重啟,利率差波動性將回升,英鎊因英國稅收政策不確定性而承壓,整個全球匯市都將隨之震盪。這些連鎖反應,無疑讓黃金的多頭雪上加霜,短期內難以重拾攻勢。
面對上週的劇烈震盪,華爾街分析師的觀點呈現鮮明分歧,一派強調短期痛楚,另一派則堅守長期信仰。 Blue Line Futures的首席市場策略師Phillip Streible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只要金價守住3,900美元下方,整體上行趨勢就牢不可破。他一再強調,投資者已將黃金視為“戰略性資產”,無論短期如何波動,都值得逢低買入。這與Tastylive期貨策略主管Christopher Vecchio的看法不謀而合,後者直言,政府停擺對長期貨幣政策的衝擊微乎其微,白宮對通膨和經濟風險的「輕描淡寫」態度,更是為美聯儲的「熱經濟」策略提供了政治背書。 Vecchio預計,金價將在高位小幅獲利了結,但這正是買入良機——「這不是旅途中的一站,而是通往目的地的必經之路」。反觀悲觀陣營,Britannia的Neil Welsh警告,黃金的勢頭正經受“嚴峻考驗”,若跌破4000美元這個“廣受關注的心理關口”,併吞噬10月底形成的3886美元低點,下行空間或直指3748美元。他預測,在吸收3,886美元買盤前,市場可能還要「多吃一些苦頭」。另一位分析師Hill則指出,聯準會的「鴿轉鷹」修辭將暫時封鎖金價上行空間,尤其在缺乏清晰經濟圖景時,4,000美元的穩固性難以保證。這種分歧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自於上週亞洲實體需求低迷的現實——儘管全球宏觀風險猶存,但短期交易員的避險情緒已轉向美債等更「安全」的港灣。
展望本週,黃金市場的命運將繫於新一輪經濟數據的「風暴」之上。儘管政府重啟,但缺失資料的「後遺症」將讓這些指標更具戲劇性。週一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製造業指數將率先拉開序幕,提供區域經濟脈動的初步讀數。週三的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則是市場解碼10月決策的關鍵窗口,投資人將從中搜尋通膨和就業的蛛絲馬跡。週四的美國9月非農就業報告、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製造業指數、週度初請失業金人數,以及現有房屋銷售數據,將進一步檢驗房地產和勞動市場的韌性。週五歐美國家製造業PMI初值PMI和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修正版,則可能放大市場波動,尤其若顯示通膨頑固或消費疲軟。此外,週五也將公佈2025年10月美國各州就業與失業狀況(月數據),投資人也需要重點關注。聯準會理事米蘭在上週的福克斯商業頻道採訪中,提供了一絲鴿派曙光,他認為自9月以來,所有數據都「偏向鴿派」——通膨超預期降溫,就業漸弱,這應強化而非削弱降息理由。米蘭強調,貨幣政策需前瞻性,避免基於滯後數據的「後知後覺」。若本週數據印證其觀點,金價或迎來反彈契機;反之,若施密德和洛根的擔憂成真,4000美元防線恐將失守。
上週黃金市場的“驚魂記”,本質上是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與數據真空的雙重“壓力測試”。從周初的樂觀築底,到上週五的2%暴挫,金價雖守住2%漲幅,但距離上月紀錄高點已遙不可及。鷹派言論的「寒流」讓12月降息機率腰斬,債匯市場的連動效應進一步放大風險,而政府停擺的餘波,則讓本週數據成為懸在多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然而,正如分析師所言,這不過是長牛途中的「喘息」。黃金的結構性魅力——中央銀行的持續囤積、地緣政治的隱憂、全球多元化的剛需——遠非短期波動所能動搖。投資人宜保持冷靜,逢低佈局,靜待本週「數據盛宴」撥雲見日。

現貨黃金日線圖,來源:易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