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omi Rovnick
路透伦敦10月24日 - 主要投资者被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所吓倒,但又害怕与之对赌,他们正从被炒作的股票转向潜在的下一个赢家,重拾 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时代的策略,这一策略曾帮助一些投资者躲过了股灾。
随着美股连创新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Nvidia(辉达/英伟达)NVDA.O的估值飙升至4万亿美元以上,专业投资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既能从牛市中赚钱,又能避免过度风险的方法。
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了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当时的热潮从初创企业蔓延到电信和科技行业,对冲基金在这股热潮中乘胜追击,在高估值股票达到顶峰之前将其抛出,并选择其他还有上涨空间的股票。
"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Amundi 的多资产主管兼意大利首席投资官弗朗西斯科-桑德里尼说:"我们正在做的是 1998 年至 2000 年期间的工作。
他强调了华尔街非理性繁荣的迹象,如与大型人工智能股票股价挂钩的高风险期权的疯狂交易 (link)。但他表示,他预计新科技股的热情将持续下去,并希望通过押注下一步可能反弹的估值合理的资产来获取收益。
桑德里尼说,这涉及试图寻找 "迄今为止市场未能发现的最高增长机会",并将目光投向软件集团、机器人技术和亚洲科技股。
在Nvidia(辉达/英伟达)的股价两年内翻了两倍多之后,其他投资者也希望退出华尔街的七大股票,但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多元化。
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灵活应对浪潮
"Goshawk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西蒙-埃德尔斯邓(Simon Edelsten)表示:"人工智能热潮(,),因为有的公司耗资数万亿,都在争夺同一个尚不存在的市场,所以破灭的几率非常高。
他预计,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热将从Nvidia以及微软MSFT.O和AlphabetGOOGL.O等公司蔓延到相关行业。
从历史上看,把握泡沫的阶段性时机是一种不冒过早触顶风险的方法。
经济学家马库斯-布伦纳米尔(Markus Brunnermeir)和斯特凡-纳格尔(Stefan Nagel)的一项研究 (link) 显示,对冲基金大多没有对网络泡沫下注,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泡沫,在 1998-2000 年间每季度以约 4.5% 的涨幅跑赢大盘,避开了最严重的衰退期。
他们及时抛售了高价互联网股票,在其他股票引起不太成熟的投资者注意之前,将利润回笼到其他股票上。
Goshawk 公司的 Edelsten 说:"即使是在触顶的 2000 年,步履矫健者也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他补充说,当前的市场环境与 1999 年相似。
他看好IT咨询公司和日本机器人集团,认为它们有可能从人工智能巨头那里获得收入,这是他所说的市场淘金热的典型时序。
"当有人淘到金子时,(,你),买下当地的五金店,探矿者会在那里买下他们所有的铲子。"
投资者试图在不承担过多风险的情况下继续投资 AI
投资者还试图从亚马逊、微软和Alphabet等所谓的超大规模 (link),这些公司正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先进芯片,而投资者无需直接参与这些公司的投资。
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多元资产经理贝基-秦(Becky Qin)说,铀是她最喜欢的人工智能新交易,因为耗电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可能会吞噬核能。
资产管理公司卡米尼亚克(Carmignac)的投资委员会成员凯文-托泽(Kevin Thozet)正在从 "华丽七重奏 "股票中获利,并建立了台湾古登精密3680.TWO的仓位,该公司为包括台积电2330.TW在内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生产快递盒。
资产经理们还担心,一窝蜂地建设数据中心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就像电信行业的光纤电缆热潮 (link)。
"Pictet资产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级多元资产策略师阿伦-赛(Arun Sai)说:"在任何新的技术范式中,如果没有过剩的产能,我们就不可能从A到达B。
尽管微软、亚马逊和 Alphabet 等顶级人工智能股票正由强劲的盈利 (link),但他仍然看到了 "泡沫的基石",如果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削弱了华尔街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他倾向于将中国股票作为对冲工具。
不过,一些投资者并不赞成将人工智能投资的相对价值法作为减少未来损失的方法。
Janus Henderson 投资组合经理奥利弗-布莱克伯恩(Oliver Blackbourn)说,他正在用欧洲和医疗保健资产对冲美国的科技股头寸,以防人工智能股暴跌拖累美国经济 (link)。
他说,无法预测人工智能热潮会持续多久,因为通常只有在事后才能判断出高峰期。
"在泡沫破灭之前,我们处于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