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2025.08.05 周二
如今,“东升西落”的宏大趋势逐步被广泛接受,特别是在科技方面,中国正不断取得突破,从春节前的DeepSeek模型问世,到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逐步进入商业应用,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也有重要进展。军事方面,试射东风31AG导弹、第六代战机亮相等事件,也增强了全球资本对中国的信心,进而提高了中国资产的估值。过去几年外资持续流出中国资产,但今年出现了明显逆转,上半年外资流入内地市场已达101亿美元,实现净流入。从去年4月起,外资流入港股累计达数千亿港币,并仍在持续,这也是一个长期趋势。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当前经济增长尚未加快,但已超出年初预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实现了5.3%的增速,超过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目标。下半年大概率还会进一步加码政策,维持5%以上的增速。当前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是内需不足,导致物价较低,上半年CPI同比增速为-0.1%,PPI同比增速为-2.8%,消费品价格信号低迷,工业品价格因产能过剩、价格战等因素而持续下跌。因此,下半年政策重点将聚焦于拉动内需,进一步提升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回升。
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地并显效,经济基本盘得以稳固,股市这轮慢牛、长牛行情有望走得更远。我判断这轮行情或将有三年左右的上升趋势,不会是快牛、疯牛,而是慢牛、长牛。在慢牛行情中,投资者更容易获得稳定回报。快牛、疯牛虽然涨得快,但往往容易让投资者高位接盘、亏损惨重,而慢牛走势则给予投资者更多时间研究行业,挑选优质公司和基金,从而抓住机会实现财富增长。
从政策导向看,方向非常明确。中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更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这些表述非常明确,意在呵护良好的开局,推动牛市发展,吸引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一旦资本市场活跃起来,赚钱效应增强,居民财富增长将带动消费,消费上来后,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将逐步缓解。一方面通过供给侧改革,反内卷去产能;另一方面通过扩大需求,解决结构性过剩。
今年上半年虽受到关税战影响,但出口增速仍达7%,部分属于抢订单、抢出口的行为,但整体正增长显著提振信心。若外贸稳定、内需回暖,则经济基本面将更加稳固。此外,美元指数今年持续回落,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吸引更多外资流入A股和港股,带来结构性牛市机会。下半年A股和港股或将延续牛市行情,投资机会显著增多,赚钱效应明显增强,市场风格也将更加多元。偏好成长股的投资者可以布局创新药、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科技板块;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资者则可关注银行、电力、能源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今年各类投资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方向。
在消费品方面,传统消费增速偏慢,而新消费表现抢眼。几家新消费典范公司火遍全国甚至全球,但从股价角度看,这些公司涨幅偏大,可能存在泡沫,不建议盲目追高。但新消费崛起的背后,反映了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应当引起关注。传统消费品并非没有机会,估值偏低、具有品牌价值的企业下半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所以投资者应保持信心。
从我在去年底发布的《2025年十大预言》来看,2025年中国资产的估值修复机会是明确的,无论是外资流入,还是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的大转移,都会带来大量增量资金。2025年将延续2024年9月24日政策加码,慢牛行情可能持续3年左右,而不是短期上涨。这段时间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后出现一定震荡,但这不会改变中长期上涨趋势,明年市场有望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进一步确立慢牛格局。因此,大家要对未来保持信心、保持耐心,努力在这轮牛市行情中实现财富增长,获取可观的财务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