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伦敦10月31日 -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前往太平洋地区参加一系列会议,包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在此同时北京的官员们则是更加卖力地倡言台湾与中国的“统一”势在必行。
周四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特朗普和习近平举行了会晤,这已成为疫后美中两国领导人在10月或11月面对面会晤的惯例。
拜登时代的会谈从2021年11月的视讯会议开始,发展到2022年的年度面对面会谈,重点是如何避免意外冲突的风险,而本周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谈则主要侧重于缓和--或至少暂停--日益加剧的美中贸易战。
但市场对此次会谈的反应平淡,这表明有一种更广泛的观点认为,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亲善来往,只是中美日益紧张关系中的暂时休兵,尽管华盛顿和北京都在谈论组建两国集团“G2”来解决重大问题,但它们作为彼此竞争对手的状态将继续推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不稳定性。
据特朗普称,这次特习双方并未直接提及棘手的台湾问题。反之,两国领导人就降低美国关税进行了谈判,以换取中国恢复稀土出口,以及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打击助长美国芬太尼毒品流行的前体化学品供应。拜登执政期间,中方在每次会晤中都提出台湾问题。
会后,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说,这次会晤“非常棒”,并补充说,如果用1到10分来评分,这次会晤至少是“12分”。
北京似乎也热衷于把这次会晤描绘成相当成功,并称两位领导人计划于4月在中国再次会晤,并于2026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会晤。习近平表示,“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
不过习近平的这番话,并不能缓解美国许多最亲密盟友以及美国外交政策精英的担忧,他们担心特朗普政府及其支持者仍然更热衷于与扩张主义和专制主义对手讨价还价,而不是捍卫长久以来的民主。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台湾问题似乎根本没有被讨论这一事实表明,中美两国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根本毫无妥协空间--中国本月一直强调,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仍然是当务之急,这明确是中国“十五五”五年计划的一部分。
造船、军队和盟国的不安
目前,阻止北京采取对台行动,是美国军事扩张的关键驱动力--在幕后,与日本和韩国谈判达成交易,允许其大型造船厂在发生台湾冲突时使用,是特朗普太平洋之行中美国议程的关键部分。
然而,中国政府似乎在一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中看到了明显的机会。
在特朗普离开后,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本周末将召开会议,中国官员和媒体称,中国政府打算推动 "中国常识 "和致力于 "多边主义 "的信息。
分析人士和官员们说,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正在悄悄地、但却强势地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的全球大国--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但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强权--反观美国则是与日益走向孤立主义、且政局难以预测。
北京方面似乎认为,特朗普今年的贸易战言行以及全球对以色列加沙战争的不安,可能会帮助他们传达这一信息。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即将进入第二个月,也可能会损害美国的形象,特朗普政府对移民的大范围打击也是如此。
然而,尽管中国大谈合作,但最令各国担忧的却是中国政府越来越愿意采取胁迫和威胁手段--从明显旨在恐吓从日本到澳洲等地区国家(尤其是台湾和菲律宾)的海军演习,到中国利用其在关键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的能力。
上周末,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发言中警告说,"相互依存关系被利用和武器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和升级"。这似乎既是指中国对稀土供应的管制,也是指中国对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宰制力不断增强。
同样令欧洲人--以及那些更亲近中国的美国盟友和合作伙伴--感到不安的是,中国政府一直在默许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据特朗普称,他在周四与习近平的讨论中,没有谈及因中国购买俄罗斯能源而对其实施更严厉制裁的问题。
特朗普跳过这个话题,就像他今年早些时候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一样,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担忧,即总统和白宫可能的继任者都认为自己与莫斯科和北京的交易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命运。
然而,在台湾问题上的信息传递仍然相当混乱。自1979年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在是否会军事干预以保护台湾免受攻击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所谓的 "战略模糊"。但在这方面,特朗普政府比前任拜登时代要暧昧得多。这已经产生了影响--北京似乎很想利用这一点。
显然,北京希望掌控台湾--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无论是否发生战斗,这都将被视为对美国在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实力和威望的重大而持久的打击。
尽管跳过这一问题或许让特朗普和习近平周四的会谈顺利进行,但与北京对抗的时代可能只会愈演愈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