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8月21日 -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企业和员工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属于违法行为,这激起了人们对就业和小企业生存的担忧,迫使中国政府正视长期承诺的社会福利改革的风险。
分析人士和一位政府顾问表示,这项裁决旨在为老龄化地区枯竭的养老基金补充资金,并为更慷慨的社会福利奠定基础,帮助中国向更多依赖消费需求、更少依赖债务驱动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的增长模式转型。
中国最高法本月表示,征缴社保一直是强制性的,但承认执行不力。在实践中,数百万劳动者与工厂、建筑公司、快递公司、餐馆和其他小企业非正式地达成了不缴纳社保的协议,这样他们就可以保留这笔钱。
受今年美国提高贸易关税的影响,一些工厂解雇了全职员工,重新雇用他们做临时工,以节省养老、失业、医疗和其他保险费用。
分析人士认为,9月1日生效的这项最高法裁决可能使中国政府更接近于实现其对于加强社会福利的长期承诺,但这也对政府更广泛的改革雄心构成了严峻考验,因为如果企业和劳工的支出减少,就会给经济增长带来直接风险。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告诉路透记者,这一决定可能"关系到许多小企业的生死存亡"。
法国兴业银行估计,如果裁决得到执行,企业和消费者为之付出的代价约为GDP的1%。
研究机构Trivium的分析师 Joe Peissel 说:“中国正面临着谁为改革买单的核心问题。”
他说,目前的情况是由劳工和企业来承担,这损害了就业和消费,而且可能无法持续。这就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为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更多的国家资源。
Peissel 说:"这些改革的长期成功将取决于政府是否愿意承担更多的代价。”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劳工“压制”**
不缴纳社保的做法加剧了中国国内外的经济失衡。它降低了工厂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它还降低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反过来又降低了制造商的物流成本,使供应链更加紧密。
但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不缴纳养老金会给养老金体系带来风险:预计到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
这种做法还通过释放资源用于工厂扩张,加剧了工业产能过剩。它还迫使劳工自己存钱以备不时之需,这严重拖累了消费支出。
"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缺陷是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来竞争,从而产生巨额贸易顺差,尤其是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顺差,"一位政策顾问说。由于话题的敏感性,该顾问要求匿名。
这位顾问提到贸易紧张局势时说:"这不是一条可行的长期路径。如果你发不出工资,你还能做什么生意?”
该顾问建议,中国政府应先增加失业救济,然后再收紧执法,以缓冲企业倒闭带来的冲击。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预计,中国政府要么推迟实施,要么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来抵消相关影响。他们在报告中写道:“对劳动力市场的又一次冲击是决策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