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新加坡9月11日 - 全球原油市场正面临着两个长期的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将改变原油船货在全球的流动和定价方式。
第一个因素是供需问题,绝大多数需求增长集中在亚洲,但供应增长主要来自美国以外的美洲。
第二个因素是,能源市场正日益受到政治的影响,风险在于主要供应区域与需求中心的联系被切断。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后,欧洲基本上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两个因素将再次迫使石油市场做出调整,包括船舶航行时间延长、符合炼油厂配置的合适原油以及如何为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的新原油定价等问题。
本周在新加坡举行的 APPEC 石油会议上,Argus Media 的分析师在演讲中强调了转向美洲新产量的趋势。
Argus 表示,美洲原油占 2024 年至 2030 年非OPEC全球供应增量的 85%,相当于每天 363 万桶。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美国,预计美国在未来几年的产量增幅也不大。较大的部分来自加拿大、巴西、圭亚那、阿根廷和苏里南。
Argus 说,与供应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市场,其中印度领先,预计 2024 年至 2030 年期间需求将增加 200 万桶/日。
除印度外,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在此期间的需求预计将增加 60 万桶/日,而中国由于迅速实现运输工具电气化,实际需求将减少 10 万桶/日。
已经有证据表明,从美洲流向亚洲的石油在不断增加,根据商品分析公司 Kpler 的数据,4 月至 6 月期间从美洲流向亚洲的石油创下了 409 万桶/日的季度历史新高。
石油行业在适应不断变化的流动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原油从美洲运往亚洲是可行的,即使成本会更高。
更具挑战性的可能是如何处理新的原油品级,除加拿大的重质原油外,新原油品级都偏向于更轻质、含硫量更少的原油。随着汽车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对汽油的需求减少,轻质低硫原油很可能出现过剩。
如果有更多的石油从美洲流向亚洲,那么如何定价也是一个问题。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是否会变得比目前全球轻质原油指标布兰特原油更重要,还是将更多地以运往亚洲的价格为基础进行定价?
另一个大问题是地缘政治将如何长期影响原油市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他将能源视为一种政治工具,承诺购买美国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是他与各国贸易谈判的关键部分。
不过,虽然这可能会促进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已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购买美国原油,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和印度等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可能会回避美国能源。
虽然原油市场已经完全摆脱了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未来几年原油交易可能会变得更加两极分化,进口国将被迫在特朗普认可的供应商和他不认可的供应商之间做出选择。
问题是,特朗普已经表明他可以很快改变立场,这可能会使他在任期间的石油流动变得复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