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諾和諾德「減肥」成功?

財華社2025年8月7日 09:36

曾靠減肥藥 Wegovy(司美格魯肽)火遍全球的諾和諾德(NVO.US),如今正經歷一場「瘦身」—— 只不過瘦的不是用戶的體重,而是公司的市值和增長預期。

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這家丹麥藥企的日子不算好過。2024 年,Wegovy 的強勁增長預期還把諾和諾德的股價推到145.257美元的高位,但隨著這款「神藥」 增長放緩,其股價一路下滑。尤其是昨日公佈「亮眼」季報之後,股價卻出現重挫。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累計跌幅已達46.39%,最新股價報45.38美元,市值縮水至1538億美元。發生了什麽?讓我們一探究竟。

增長「踩刹車」:Wegovy增速放緩,肥胖症業務遇瓶頸

股價的跌勢背後,是核心業務的增長乏力。

8月6日,諾和諾德公佈了季度成績單。財報顯示,2025年第2季,諾和諾德實現淨銷售收入768.57億丹麥克朗,按年增長12.93%;由於研發開支按年下降27.69%,季度經營溢利按年增長28.98%,至334.49億丹麥克朗;季度淨利潤按年增長32.18%,至265.03億丹麥克朗。

其中,拳頭產品GLP-1貢獻季度銷售收入383.66億丹麥克朗,按年增長3.59%;Wegovy的季度營收則按年增長67.49%,至195.28億丹麥克朗,此增幅低於上季的85.13%。見下圖,Wegovy的收入增速正趨於放緩。

財華社留意到,Wegovy在美國的季度銷售收入增幅為29.83%,已較上個季度的44.00%顯著放緩,原因或與美國出現非法減肥藥出現有關。

Wegovy收入增速放緩,進一步影響肥胖症分部表現。如下圖所示,於2024年下半年突破200億後開始停滞不前,肥胖症分部季度收入增速明顯放緩。這或許也是市場對未來業績持謹慎態度的原因之一。

業績指引「砍單」:管理層親手按下減速鍵

更讓市場緊張的是,諾和諾德突然「變臉」,大幅下調了2025年全年業績指引。

諾和諾德大幅調低2025年的業績指引:將銷售收入增幅由5月的13%-21%下調為8%-14%,將經營溢利增幅由之前的16%-24%下調為10%-16%;同時,維持資本開支於650億丹麥卡朗水平不變,並將自由現金流的全年指引由之前預測的560-660億丹麥克朗,下調至350-450億丹麥克朗。

管理層表示,下調2025年全年指望,主要是因為2025年下半年增長放緩的預期,其中持續非法使用GLP-1替代Wegovy、市場擴張較預期緩慢以及競爭激烈是主要的原因,同時收購凱倫特(Catelent)三個生產基地的交易或帶來中等個位數的利潤拖累也是一個考慮。

管理層還透露,美國和部分國際市場Wegovy的肥胖症用例以及美國GLP-1中司美格魯肽(Ozempic)用例或面臨增長放緩。

儘管FDA已於2025年5月結束了使用復方藥物替代Wegovy的寬限期,但第三方企業仍仿製Wegovy的司美格魯肽分子用於自家的復方製劑,以「個性化治療」為幌子繼續銷售,這促使諾和諾德採取法律及監管層面的行動。

據華爾街媒體報道,諾和諾德至今已在全美40個州提起總計146起訴訟以打擊這類仿製活動。

與此同時,諾和諾德所面臨的競爭也在加劇,在全球糖尿病用藥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4個百分點,至32.6%,主要因為來自對手禮來(LLY.US)的競爭加劇,禮來的替爾泊肽類藥物已對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產品構成直接競爭,Mounjaro於2022年獲FDA批準用於治療成人II型糖尿病,Zepbound於2023年11月獲FDA批準用於慢性體重管理,這兩款產品分别在糖尿病治療和肥胖症治療形成對諾和諾德的夾擊。

不過,諾和諾德表示仍會繼續專注於鞏固其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目標是到2025年將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三分之一以上。

目前,諾和諾德期望通過擴展司美格魯肽類藥物的適應症,以及推動糖尿病和肥胖症領域多款候選新藥的研發,以迎擊禮來,尤其在美國市場。

據悉,FDA正在審查諾和諾德針對肥胖症的25毫克口服Wegovy上市申請,預計年底前會有決定,若獲批,這將成為第一款用於肥胖症治療的口服GLP-1藥物,或可為諾和諾德帶來營收增長動能。

對於特朗普針對醫藥製品的關稅政策,諾和諾德在美國也設有生產設施,未來也會加碼美國產能的投資,且該公司表示會通過靈活的銷售政策和運營模式,以應對潛在的挑戰。

結語

綜合來看,諾和諾德憑借司美格魯肽掀起的減肥藥浪潮,曾在資本市場一度「膨脹」,但隨著核心產品增長放緩、非法復方製劑衝擊、競爭對手擠壓以及業績指引下調,其市值已顯著「瘦身」,股價的大幅回調與業務增速的回落,折射出市場對其「減肥神話」的重新審視。

不過,諾和諾德並未坐以待斃,正通過法律手段打擊非法仿製、推進新藥研發與適應症擴展、加碼美國本土產能以應對挑戰,以重新找回增長節奏。且看看其後續更多適應症及商業化的審批進展,以及全球市場份額的鞏固情況,是否能在其「瘦身」之後,實現真正可持續的「健康成長」。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Tradingkey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