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新能源電力運營商,協合新能源(0182.HK)近日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面臨行業限電及電價下行的雙重挑戰,公司中期業績有所承壓,但也算可圈可點,如利潤規模穩、資產質量升及綠電溢價增等,而且,當前估值也十分吸引。
中期業績短暫承壓,經營成色依舊可觀
上半年,協合新能源收入約14億元,同比下降6.6%,歸母淨利潤約2.82億元;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約47.79%和20.14%,同比雖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經營性淨現金流約10.41億元,同比升22.5%。均彰顯了公司優秀的運營能力,及應對行業挑戰的十足底氣。
爲了把握年初136號新政關於存量項目的機制電價,上半年協合新能源新增投產項目權益容量合計約191MW,包括140MW風電和51MW光伏。此外,公司上半年在國內新獲取了風電投資項目約600MW,海外也拿下了152.5MW光伏項目和300MW儲能項目。外部客戶,新簽約電廠運維及設計諮詢合同額也有顯著增長。紮實的業務拓展能力,保障了長期成長性。
公司也積極做精細化管理,推進降本增效。上半年設備故障損失電量同比下降40%,全面強化績效管理且精細管控成本,期內費用端持續改善。而且,全球融資環境寬鬆,公司新增提款平均融資成本已降至3.15%,綜合融資利率降至3.63%,融資成本隨之下降。
新能源電力全面入市新政落地,積極應對行業挑戰和機遇
2025年2月和4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接連出臺了136號文《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和394號文《關於全面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標誌着歷時十年的新能源電力市場化步入新階段。
可以說,電力全面市場化對新能源電力運營商帶來巨大挑戰,包括電價波動、曲線匹配風險及系統調節缺口等難題。但另一方面,新政也給出了機制電價的過渡安排,並還有綠電溢價、現貨套利及跨省交易等增量空間。若能發揮好資源優勢及提高運營能力,穿越週期並順勢突圍也並非難事。
協合新能源作爲國內最早的一批新能源電力運營商,優秀的過往業績值得稱道。上半年,公司調整經營戰略,努力提升電力市場交易能力。期內綠電結算4.24億kWh,同比增長26%,綠電、中長期結算電力佔比均持續提升。並積極研判綠證政策及供需,單證均價是北交所披露均價的2.07倍,且已經構建了中長期交易模型、現貨報價模型等。公司堅持效率優先、盈利優先,堅定信念穿越週期。
最後,看股東回報方面,協合新能源在持續穩定派息及回購股份上也做的相當出色,當前股價對應着超8%的股息率,估值可謂相當吸引。此外,公司在今年2月還啓動了新加坡二次上市籌備,融資渠道可以進一步拓寬,也有利國際業務開展。當前港股牛市仍以估值修復爲主,新能源板塊相當落後,補漲機會值得期待,協合新能源料存在較大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