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今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表現亮眼,截至收盤,信達生物(01801)、再鼎醫藥(09688)、科倫博泰生物(06990)、石藥集團(01093)等企業股價大幅攀升,漲幅分別達14.14%、12.22%、5.53%、4.14%,恆瑞醫藥(01276)、翰森製藥(03692)、映恩生物(09606)、康方生物(09926)跟漲。值得關注的是,年初以來,榮昌生物(09995)、三生製藥(01530)漲超220%,映恩生物、科倫博泰生物已經翻倍,反映市場對創新藥企的長期信心。
ASCO大會與國產新藥雙輪驅動
1.ASCO年會彰顯中國創新實力
2025年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中國藥企表現驚豔:
· 恆瑞醫藥以72項研究入選,覆蓋消化系統腫瘤、肺癌等十餘個腫瘤治療領域,其HER2 ADC藥物瑞康曲妥珠單抗獲批上市,成爲國內首個針對HER2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國產ADC藥物。
· 科濟藥業發佈全球首個實體瘤CAR-T療法(Claudin18.2靶點)的隨機對照臨牀實驗數據,對於晚期末線胃/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舒瑞基奧侖賽在無進展生存期、總生存期和腫瘤緩解率方面均展現出突破性的療效提升。
· 中國生物製藥的貝莫蘇拜單抗注射液聯合鹽酸安羅替尼膠囊一線治療PD-L1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展現優於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的潛力(中位PFS 13.3個月 vs 7.2個月)。
2. 新藥獲批潮湧動
2025年5月,國家藥監局批准11款創新藥上市,恆瑞醫藥獨佔3款:
· 法米替尼膠囊聯合PD-1抑制劑拓展宮頸癌適應症;
· 瑞康曲妥珠單抗填補HER2突變肺癌治療空白;
· 長效止吐針劑磷羅拉匹坦帕洛諾司瓊解決化療副作用難題。
中國創新藥“出海”加速 GLP-1賽道成代謝市場新戰場
· 石藥集團擬於6月簽署超50億美元合作協議,三生製藥此前以60億美元授權雙抗藥物,百濟神州、科濟藥業等通過CAR-T技術切入全球市場。
· 禮來、諾和諾德加碼口服GLP-1賽道,聯邦制藥獲諾和諾德三靶點GLP-1授權,博瑞醫藥佈局口服小分子GLP-1載體,搶佔代謝性疾病千億市場。
細分領域突破 創新多點開花
1. CAR-T連傳捷報
· 科濟藥業的Claudin18.2 CAR-T在胃癌中展現突破性療效,邦耀生物的通用型CAR-T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中實現關鍵突破,標誌中國CAR-T技術向安全性與可及性邁出重要一步。
2. 痛風與減重雙賽道爆發
· 恆瑞SHR4640片與一品紅AR882瞄準痛風治療痛點,AR882在EULAR大會展現溶解痛風石的Best-in-Class潛力;金賽藥業伏欣奇拜單抗(IL-1β抑制劑)有望成爲首個長效痛風急性期用藥。
· 諾和諾德與禮來激戰GLP-1賽道,國內企業甘李藥業、華東醫藥同步推進口服小分子研發,博瑞醫藥BGM0504片預計2025年申報臨牀。
3. 流感藥物創新突破
· 衆生藥業的昂拉地韋片(RNA聚合酶抑制劑)全球首個頭對頭擊敗奧司他韋,兒童適應症數據優異,劍指百億抗病毒市場。
創新紅利持續釋放 國際化與差異化成關鍵
· 政策端:醫保談判加速創新藥放量,據藥通社不完全統計,自2025年初至5月底,共計有53款新藥在我國獲批上市(不含中藥創新藥),推動國產替代與出海提速。
· 挑戰與機遇:靶點同質化壓力猶存,但痛風、代謝、罕見病等差異化領域成新藍海,企業需平衡短期回報與長期技術儲備。
結語
生物醫藥板塊正經歷“創新成果兌現+全球化突破”的雙重紅利期。從ASCO臨牀數據到重磅BD交易,從CAR-T療法到口服GLP-1藥物,中國創新藥企正以技術迭代與臨牀價值重塑行業格局。
華鑫證券指出,國內創新藥進入“研發投入-銷售放量-回報反哺”的正循環,根據醫藥魔方數據,2025年Q1中國醫藥交易金額同比激增222%,三生製藥、石藥集團等Pharma類企業憑藉穩定現金流支撐管線升級。
中郵證券認爲,國內創新藥企迎來估值重塑,有望成爲貫穿全年的投資主線。下半年國家醫保談判爲重要事件,談判前成功獲批上市創新藥有望通過國談進入醫保實現加速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