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2月4日 -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周二生效,中國隨後採取反制措施。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周二發布研報稱,中國採取的報復措施相當溫和,至少相對於美國而言是如此,而且顯然經過了調整,試圖在不造成太大損害的情況下向美國(以及中國民眾)發出信號。
凱投宏觀研報並稱,但中國此舉也存在適得其反的風險,即鼓勵特朗普進一步升級關稅報復。
中國周二宣布,將於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其中,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
據凱投宏觀測算,這些目標商品最多代表每年價值200億美元的進口,約占中國從美國進口總額的12%,與美國針對的價值逾4,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相去甚遠。
凱投宏觀並強調,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所有關鍵戰略物品,包括高端芯片、半導體機械、藥品和航空航天設備,都沒有成為加徵關稅的目標。
中國還宣布,即日起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共涉及仲鎢酸銨等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此外,中國還宣布將美國PVH集團和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谷歌公司開展反壟斷調查。
研報指出,中國領導層大概希望,他們能夠效法墨西哥和加拿大,與特朗普達成協議,逆轉最近的加徵關稅措施。然而,中美兩國之間根本性在經濟和政治上的不滿,比美國與鄰國之間嚴重得多--這使措施“降級”更具挑戰性。
特朗普周一暫時叫停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高額關稅的威脅,同意緩期30天實施,以換取墨加在邊境和犯罪執法方面的讓步。
凱投宏觀指出,在很大程度上,這些舉動是在警告美國,但同時給也給中國自身留出讓步的選擇空間,“加徵的關稅可能在2月10日生效之前被推遲或取消,對谷歌的調查可能會在沒有任何處罰的情況下結束,中國可能會繼續批準目標礦產的出口許可證”。
“風險在於,中國的報復過於溫和,無法對美國施加任何迫使其取消關稅的真正壓力;但又足夠挑釁,導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凱投宏觀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