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分析》亞洲金融危機反向版?資金回流令美元支撐基石動搖

路透社2025年5月7日 03:22

- 亞洲出現一波拋售美元的浪潮,對美元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因為這個全球出口重鎮正開始質疑過去數十年將龐大貿易順差投資於美國資產的趨勢。

台幣TWD=TP上周五和周一創紀錄的漲勢已經向外擴散,帶動新加坡元SGD=、韓元KRW=、馬幣MYR=、人民幣CNY=CFXS和港元HKD=D3等亞洲貨幣飆升。

這些走勢對美元構成警訊,因為它們顯示資金正大規模流入亞洲,美元長期的支撐基礎正在動搖。儘管周二市場出現一定穩定,但台幣在兩天內驚人地大漲10%,港元匯價測試強方兌換保證,新加坡元則升至接近逾10年新高。

Gavekal Research 創始合夥人Louis-Vincent Gave表示,"對我來說,這有一種亞洲危機反向版的感覺。"

1997和1998年,資本外逃導致泰國、印尼、韓國等國貨幣暴跌,之後亞洲各國決心累積美元儲備。Gave指出,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儲蓄不僅規模龐大,還有將資金再投資於美債的傾向,但突然之間,這種交易如今不再像過去那樣穩賺不賠。

分析師們說,這一波拋售的核心原因在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激進關稅政策,動搖了投資人對美元的信心,並在兩個方面改變了貿易盈餘流向美國資產的傳統路徑。首先,出口商,尤其是中國的出口商,因關稅限制而預期來自美國客戶的收入減少。其次,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使美國資產的回報蒙上陰影。

台灣交易員反映,由於拋售美元的浪潮過於單邊,交易執行困難,且市場猜測這至少獲得央行默許。

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削弱了市場對美元資產表現的信心。"部分市場人士甚至揣測是否存在所謂的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greement),即一項旨在削弱美元的協議。

**談論變為現實**

亞洲最大美元儲備集中在中國、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總額達數萬億美元。單是中國銀行體系的外幣存款(主要是美元,且多為出口商持有),截至3月底就高達9,598億美元,創近三年新高。

各方跡象顯示,市場對美元的觀點正在轉變。高盛指出,近期投資者已從做空人民幣轉為做多,即預期美元將進一步走弱。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Robin Xing表示,特朗普4月2日 "解放日 "宣布加徵關稅敲響了警鐘,迫使投資者即使不拋售美國資產,至少也要進行對沖。

"從中長期來看,我認為人們開始思考:未來如何實現資產多元化,而不是停留在美元至上的過時心態上。"

亞洲債市的漲勢也顯示,出口商與長線資金可能正回流。

法國巴黎銀行駐新加坡亞太區利率與外匯策略師Parisha Saimbi表示,“資金回流的說法正變為現實,投資者與出口商要麼撤出部位,要麼搶先對沖。”

“無論是以何種形式呈現,這都顯示美元的支撐正在轉變,美元轉而走低……這說明所謂的去美元化正在進行中。”

瑞銀估計,如果台灣保險公司將對沖比率提高至2017-2021年的平均水準,可能會涉及約700億美元的美元拋售。

資深交易員、分析公司Spectra Markets 總裁Brent Donnelly表示,“亞洲對美元的需求,以及亞洲央行支持美元的意願正在減弱。”(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Tradingkey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