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墨西哥城/河內5月13日 - 中美達成新協議,暫停互征巨額關稅,這迫使越南和墨西哥等製造業中心要與美國達成更好的協議,才能繼續從全球生產商的 "中國加一 "(China-plus-one)戰略中獲益。
在特朗普多變的關稅政策所決定的新世界秩序中,各國衡量其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是與美國的貿易協議條款,而是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優勢。
在過去五周中,許多國家因為他們面臨的美國關稅稅率比中國低而感到欣慰,例如,越南的稅率為 46%,泰國為 36%,馬來西亞為 24%。而中國一度面臨高達145%的關稅。
鑒於其比較優勢,這些製造業中心預計跨國公司將進一步在他們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從而有可能使已持續數年的 "中國加一 "趨勢更上一層樓。
現在,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對華巨額關稅有90天的暫停期,中國製造產品的基本進口稅率仍為 30%,一切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對中國徵收的關稅仍高於對其他工業中心的10%關稅,但一些專家表示,中美協議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推動跨國公司進一步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勢頭。
"遊戲規則仍不明朗,”北美貿易專家Diego Marroquin Bitar說。“我認為企業只會盡可能地推遲投資。”
特朗普從第一任期開始就試圖利用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手段,迫使企業將製造業轉回美國。但這在很大程度上並沒有實現。過去十年中,蘋果 AAPL.O 等公司確實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選擇,但關注的是那些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關稅較低的國家。
東南亞國家
和墨西哥成為最大受益者,但如果中美關稅暫停期延長,這些國家的比較優勢可能會消失。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目前正在與美國談判各自的關稅協議。墨西哥在避免對等關稅的同時,也在尋求降低汽車等特定產品的單獨進口關稅。
**達成更好的協議**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成昊表示,特朗普決策的不確定性讓試圖決定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與中國脫鉤的企業非常痛苦。
"目前緊張局勢的緩和並不意味著美國企業敢于大膽地在中國開展商業活動,”他說。“大家仍在等待再次加徵關稅的可能性"。
國際律師事務所Luther 駐越南負責人Leif Schneider說:"如果越南能夠達成比中國更好的協議--在今天之後,這種可能性更大--那麼它將在地區投資戰略中成為中國之外的另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墨西哥總統希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則一再強調墨西哥在美國關稅方面的比較優勢。雖然特朗普對鋼鐵、鋁、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不低的關稅,但根據美墨加貿易協定,墨西哥對美國的大部分出口都是免關稅的。
墨西哥前駐華大使、國際貿易顧問Jorge Guajardo表示,即使周一與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得以落實,跨國公司仍將對完全依賴中國製造業保持警惕,而墨西哥將從中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