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明顯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官方非製造業PMI和綜合PMI也有所下降。出口衝擊的具體跡象使得加大支持的可能性增加。荷蘭國際集團(ABN AMRO)經濟學家阿爾延·范·迪克胡伊岑(Arjen van Dijkhuizen)指出,北京在潛在的貿易談判中仍然表現得"難以接近"美國。
"今天早上,中國4月份的PMI是本月首個顯示出美中貿易戰升級明顯影響的月度宏觀數據。在製造業方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PMI下降幅度超出預期,回落至收縮區間。該指數下降1.5點,降至49.0的兩年低點(3月:50.5,市場共識:49.7)。儘管整體疲軟,但特別顯著且象徵性的是出口分項的急劇下降,降幅超過4點,降至44.7的疫情後低點。"
"與此同時,涵蓋服務和建築行業的官方非製造業PMI也有所下降,但相對溫和,降至50.4(3月:50.8,市場共識:50.6)。服務子指數回落至50.1(3月:50.3),而建築子指數則更為明顯地下降,降至51.9的三個月低點(3月:53.4)。官方綜合PMI(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產出分項的加權平均)降至50.2的三個月低點(3月:51.4),仍然略高於中性水平。財新4月份的服務和綜合PMI將於5月6日發布。"
"總的來說,中國4月份PMI的下降清楚地表明了與升級的貿易戰相關的出口衝擊,儘管我們仍然預計會有豁免、貿易規避/多元化以及進一步加大貨幣和財政支持,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衝擊。所有這些也與我們最近下調中國增長預測一致,2025年從4.3%下調至4.1%,2026年從4.2%下調至3.9%。我們還注意到,美國仍在努力促使中國回到談判桌上,並表示中國應該主動出擊,但由於多種原因,中國目前仍在表現得"難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