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現在知道歐洲選舉的結果,但這些結果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法國提前舉行的議會選舉的結果所帶來的影響仍不確定。我們的核心預期是歐元區經濟起飛,美國經濟軟著陸,成長率差距縮短,但歐美兩地政治情勢不明朗可能削弱這個情景。然而,經濟成長正受益於利好因素和彈性因素,實質薪資成長處於領先地位。目前,歐元區週期性情勢仍向好:預測預期第二季成長率季率為 +0.3%。然而,這項復甦能否持續存在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6 月 6 日至 9 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的不確定因素現已消除,我們知道了結果。但這些結果對歐洲議程的影響仍存在不明朗,或至少相當重要。乍一看,新歐洲議會的組成總體上變化不大,中間派政黨(包括歐洲人民黨集團、社會民主黨集團和復興歐洲黨)仍然佔多數,儘管有所減少。但第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是極右翼政黨(歐洲共和派和獨立派)強勁崛起,而復興歐洲黨和綠黨的支持率則下降。目前,很難知道這種政治重組對歐洲議程優先事項的確切影響,以及達成繼續推進這項議程所需的妥協的難易程度。更難的是,第二個引人注目的事實是這次歐洲議會選舉對法國的政治影響。雖然結果本身並不令人意外(與民調一致),但令人意外的是,總統馬克宏隨即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第一輪於6 月30日舉行,第二輪於7 月7 日舉行),而選舉結果極不確定。
正是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我們對主要經合組織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和前景進行了季度評估。 [1]我們的核心預期是歐元區經濟起飛,美國經濟軟著陸,其特徵是成長率差距縮短(從 2024 年第三季開始以季率計算,到 2025 年以年率計算)。如果歐元區目前的復甦最終因政治情勢不明朗而停滯,這項預期可能會不成立。此外,另外兩個重大不確定因素繼續對美國經濟成長構成下行風險,主要原因是聯準會長期維持貨幣政策不變(可能要到12 月才會啟動降息)的後果,以及11 月5 日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
然而,除了這些下行風險之外,還有一些因素支撐和促進了我們目前的核心預期。首先,由於通膨下降速度快於薪資的進程仍然有限的緩和,實質薪資有所上升。以下因素也應對經濟成長產生有利影響:能源價格衝擊減弱(對歐元區的影響比對美國更大);貨幣政策限製程度降低,套用歐央行行長拉加德的話是指「寬鬆政策在歐元區已經開始,在美國也即將開始」;勞動市場持續表現良好;低碳轉型的投資需求龐大且迫切。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政策的支持(歐洲的下一代歐盟‘NGEU’ 及其所有變體;[2] 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CHIPS 法案和通膨降低法案)。此外,我們預測歐元區和美國經濟成長差距縮短的一個核心因素是歐盟家庭消費預計將出現回升(以及他們的累積儲蓄所代表的潛力),而美國家庭消費將放緩(美國家庭已經大量動用了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