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币股”比“加密币”更香?Nano创始人详解本轮新玩法

金色财经2025年7月4日 05:59

作者:Jeese、Denise,来源:Biteye社区

Nano Labs 创始人Jack Kong做客Biteye社区直播间,谈论当下币股联动行情、稳定币政策与实践,以及新周期下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机会。

摘要:

- 这个周期玩法完全变了,币股由于稀缺性和严监管,获得了大于币圈的资金流入,享受了更高的溢价。

- 大部分人更适合持有比特币,而非山寨币。

- 未来是去中心化的DeFi和合规两个并存的机会。对于草根而言,更多的机会在于去中心化赛道。

- 未来全球稳定币竞争主要是美元稳定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 香港是最适合华人创业的地方,可以让长板加长,更容易取得成功。

以下为访谈整理原文。

一、放眼全球,看“币股联动”

1.1 问:您是少数经历过“嘉楠科技上市→矿业股爆发→币股联动”全过程的投资人。回过头来看,您认为传统金融市场对加密资产的接受度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传统资本市场,特别是大陆市场,过去并不认可加密货币概念。

我们2016年在中国大陆启动上市,通过与A股公司并购的方式操作。但我们需要证明许多基础概念,比如比特币为什么是2100万个,需要证明现在人人皆知的技术原理和数据。即使全部证明了,大陆资本市场依然不欢迎此类公司。

2018年我们转战香港,香港要求出具大量法律意见,包括我们在全球几十个销售国家的产品律师意见。即使满足了所有监管要求,提供了所有答案和律师签字,等待时间仍然遥遥无期。

最终,我们在2019年美国政府关门前将香港招股书发送给美国监管部门。美国监管机构审核后认为没有问题,但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上市公司是否持有数字货币?如果持有,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没有,虽然我们的设备用于挖矿,但他们认为没有障碍。因此我们很快在美国递交了上市申请。经过不到三个月审核,我们于2019年11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从2016到2019年,我们连续工作4年才完成这件事,并在纳斯达克创造了两个记录:现场到场人数最多和线上观看人数最多。

从这个经历可以看出,中国大陆、香港与美国资本市场的差异。现在所有新投资,包括矿业股、币业股以及美股上链,都在美国金融机构或市场发生。「美国的监管体系确保金融创新能在美国发生,而其他地方的监管更偏保守。

我们经历了上一波资本市场周期,主要是矿业股票。除了嘉楠这样的矿机芯片公司最高涨到60多亿美金,还有Marathon Digital等挖矿公司,都受到资本追捧。这一轮我们看到更多矿业公司被视为传统产业,而持币公司包括Microstrategy和其他持有比特币、以太坊、Solana、BNB及稳定币的公司,都受到追捧。

资本市场的叙事和热点一直在变化。监管从原来的上市公司不能持币,到逐渐进入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会计准则也相应修改。现在很多币都可以被美股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没有明显质疑。「整体上经历了从非常保守到逐渐接受,再到现在全面开放和支持产业的过程。

1.2 问题:从嘉楠科技“区块链第一股”,到现在上市公司与主流加密货币的频繁互动,您是否认为‘币股联动’将成为下一个长期趋势?在这个新结构中,投资者还有哪些机会?

2018年贝莱德等主流机构都与我们交流,因为我们计划上市,当时正值比特币从1万多美金涨到2万美金。很多机构在18年第一次对这个行业表现出极大热情。我一天要见10、20多家机构,包括管理千亿美金以上资产的主流机构。虽然当时他们已经很FOMO,但比特币从2万美金跌下来,最低跌到3000美金时,他们就看不懂这个行业了。

很多机构从2018到19年经历了从极度FOMO到看不懂行业。20到21年币价上涨到6万的过程中,他们重新对市场恢复信心。包括木头姐这样的美股投资人也开始真正公开看好市场。机构从18年第一次真正经历,到6万美金是第二次,现在可能是第三次。

在参与赛道的周期中,我认为币股联动肯定是这波周期的主流叙事。原因是许多美股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甚至全球投资人无法买入ETF,包括很多币没有ETF。「因此币股这种方式解决了不同投资人对买不了ETF或各种币的监管需求和投资需求。当你满足了众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各种需求时,流动性和溢价就会显现。

因此在全球主流资本市场对ETF和币的投资有限制的情况下,币股的机会整体仍然可持续。对于更多普通投资人而言,我认为购买比特币即可。「根据我过去十几年的创业经历,唯一可能长期值得持有的就是比特币。」我们有很多上市公司,最高时股价在50-100亿美金之间,最低时只有几亿美金。我本人还在高位增持嘉楠股票和这些上市公司股票,然而账户留到现在可能只有当时的1/10甚至几十分之一。这时候还有很多网上KOL骂我割韭菜,实际上我是在这上面亏损最多的人。

由于我们一直看好赛道,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高位并没有出售自己持有的股份,还会在高位买入这些上市公司股票,我也曾经高位增持嘉楠,九城这些股票。最终你会发现无论投资多厉害,都由市场决定。比如当比特币跌时,你的股价可能会跌得更多,而比特币涨时,你的股价可能会涨得更多。比特币的涨跌并非由个人意志转移,因此我认为出于更保守的考虑,大部分人可能只适合持有比特币。币股的波动性更大,可能一天涨10倍,一个月涨几十倍,也可能跌时跌90%-99%,这种更适合专业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参与。

1.3 问题:请问, Nano Labs 作为第一家选择BNB作为储备的上市公司,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有没有进一步多元化储备的计划?

Nano Labs在储备BNB之前,也储备过比特币,但比特币赛道Microstrategy已经足够强大,我认为比特币是最好的资产,这毫无疑问。我刚才建议个人持有比特币,但企业经营时,你会发现与已有巨头竞争实际上很难。你的差异化机会在哪里?

「我们研究了所有主流数字货币,认为除了比特币以外,BNB是最优质、相对稳健且具备增长潜力的资产。」因为整个BNB生态,我们认为如果CZ、一姐、其他等众多生态伙伴一直在建设BNB生态,那么它可能比除比特币以外的其他数字货币更有机会。我们愿意长期与一群人共同建设,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机会的生态。

我们观察到比特币兴起是因为大家将其视为数字黄金,以太坊兴起是因为整个DeFi Summer起来了,Solana的meme叙事满足了大家对快速赚钱需求的满足。我们认为整个赛道包括从DeFi到meme,以及RWA稳定币和链上美股代币化等趋势在发展。我们认为类似BNB的生态有机会抓住新叙事上的热点,因此我们愿意建设这个生态。

我们在此过程中注意到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之后,CZ表达了支持态度,可能会有更多BNB生态的主要参与者愿意支持这样的生态。未来如果公司储备更多BNB,将促进BNB价格上涨,这将间接推动BNB生态中更多机会的出现,进而反过来促进BNB价格的上涨。总之,公司持币、股价、BNB币价和整个生态发展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二、立足香港,参与稳定币浪潮

2.1 问题:除了BNB储备计划,Nano Labs 准备申请港币和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牌照,最近也看到京东、阿里这些国内大厂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入场。您怎么看香港在全球稳定币格局里的定位?它作为“桥梁”的作用,会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谈论稳定币时必须介绍它发展的几个主流机遇。许多人误以为美元稳定币是美元霸权,无论是这一届的特朗普还是上一届的拜登,之前对稳定币都一无所知,直到拜登当选总统的过程中或者特朗普这一届才开始非常支持稳定币以及比特币。在此之前特朗普的第一届任期里,他对数字货币没有太多概念,「当一个国家的总统没有太多概念时,稳定币怎么可能是为了美元的霸权呢?

稳定币第一波真正起来的机遇是中国的监管。当时中国有部委的文件,规定比特币是虚拟商品,老百姓可以自由买卖,金融机构不得参与。这意味着最早大家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购买比特币,以及可以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直接购买比特币的路径就断掉了。当时中国的交易所占据了全球主要交易份额,这时候我们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和人民币稳定币,唯一被大家接受的是美元稳定币,这造就了美元稳定币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交易所内的稳定币和币的交易,由法币转变为美元稳定币的替代。

同时,在那个阶段,由于全球监管对此事并不了解,只有个别交易所具备了法币入金通道,而更多的交易所则是币币交易对。稳定币从各种币币交易对以及各种交易所蓬勃爆发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交易体量和成长性,这正是稳定币早期原生市场交易的场景。

另一个场景是以太坊爆发后,我们看到各种迭代生态的爆发。DeFi生态更需要稳定币。这波又促进了稳定币的进一步成长,因为各种生态类的金融交互和其他应用都需要使用稳定币,所以以太坊和DeFi带领了整个市场。

跨境支付,黑色,灰色以及没有银行账户体系的支付需求是稳定币重要场景,无论是黄赌毒支付还是最近义乌小商品市场,许多商户接受稳定币。当时他们接受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经常被各地公安封锁,稳定币反而是更简单的方式。因此,在各种跨境交流中,稳定币确实是更好的支付工具和载体。

这三个场景成就了过去稳定币两三千亿美金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发展稳定币,除了场景之外,无论什么场景都需要符合三个特点。

第一是提升支付效率。例如跨境转账需要一天、两天、三天,稳定币可能一秒内到账,因此它真实地提升了效率。

第二点是需要降低成本。传统银行交易成本远超稳定币的交易成本。

第三点是具有财富效应。就是说你用稳定币之后,为什么还要留着稳定币?特别是原生市场的人,为什么需要保留稳定币?原因是他们可以购买各种Meme,各种币可以用于炒币赚钱、量化交易和TVL,虽然这些收益看似可能有些亏损,但是整体财富效应比用法币做其他投资方式更大。因此我认为过去的稳定币正是符合这三个核心要点,从而成长起来。

目前香港稳定币的立法,原计划在去年推出,但整个过程无论是监管还是立法都需要很多时间。虽然这轮与美国看起来相差无几时间,但香港完全有机会跑在美国前面。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符合刚才提到的三个条件。如果现有场景,美元稳定币就能满足需求,港元稳定币需要寻找更多其他场景。同时港元稳定币也需要完成我刚才提到的三个核心要点才能真正发展。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过去一个月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大陆很多监管机构,原来对这些创新并没有很上头。但现在,除了我们看到的京东、蚂蚁等互联网巨头,接下来许多国有金融巨头也会进入稳定币牌照的申请,加入大浪潮。这背后表明中国在人民币稳定币竞争格局中,进一步加速了加入的姿态。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美元稳定币以及整个支付体系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都是用美元定价的。第二个是人民币稳定币,现在肯定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因为「境内支付特别发达,根本不需要人民币稳定币」。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全球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将迎来巨大机会。

我认为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高度发展之前,可能是美元稳定币和港元稳定币的机会。随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进一步成长以后,全世界的稳定币可能更多地是美元稳定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之间的竞争格局,而港元稳定币更多的是补充,包括未来的欧元稳定币、中东的迪拉姆稳定币或者其他稳定币,这些都是这两个稳定币以外的区域性补充。


三、回首往昔,分享经验

3.1 问题:您亲历了多个加密周期的起落。如今在香港,Web3 创业者面临发币与 IPO 等不同路径,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模式?又会给创业者哪些建议?

我认为在整个加密周期中,很多人经历了多次迭代。迭代过程中,惯性思维可能导致许多原本已经在上一轮周期中A8、A9甚至A10的情况,到这一轮周期又返贫。

第一轮周期的特点是以比特币为主导的整个Web3的启蒙时代。在那个行业中,能够完成的事情可能只有5-10个,即矿机芯片、挖矿、矿场和云算力等就这么5-10个产业已经是极限了。然而,我们会发现最早提到的比特币、莱特币等其他币,似乎每一年或者每一两年,第二名都在变化,在莱特币之前有其他币,在莱特币之后还有以太坊。因此,你会发现黄金的位置比特币没有变过,但是银的位置一直在改变,这是那个周期的特点。

第二个周期是DeFi Summer,我们看到整个过程中以智能合约为基础的各种金融应用诞生,同时还有NFT的火爆和DAO治理等机会。那一波周期是比特币涨一倍,其他币可能涨3倍、5倍,比特币涨两三倍,其他主流山寨币可能涨5-10倍,这是它的特点。

而到这一轮中,很多投资人在用汇率兑换的时候,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汇率跟上一轮的周期已经脱锚,应该换以太坊,结果又是一轮遥遥无期的进一步脱锚。其他山寨币也是如此,比特币过去两年涨了5倍或者6倍,而其他山寨币可能比高位还跌了99%。

因此,很多投资方法在这一轮周期中进行操作,实际上会带来很大问题,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一样。例如,当时以太坊生态价值为3000亿美金,当看到比特币生态、铭文生态逐渐兴起时,我们认为1万亿美金的比特币应该能够成长出几千亿美金的比特币生态。于是我们努力做多铭文生态和整个比特币生态,甚至很多币不管是在低位和高位一直都是买入的,至今都没有卖出。然而,我们发现这个生态目前接近于归零的状态。我们也使用惯性思维,认为当时以太坊和比特币生态都是这样发展。

从事实来看,我们的判断方向完全错误。刚才主持人提到发币与IPO也是如此。过去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普通的项目,由于有投资人站台、币安、Upbit或者Coinbase的上币,一个非常普通的项目可以变成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金的项目。

这是我们在上一轮周期观察到的现象结果。「由于上一轮周期总体上流入资金大于币圈项目的增长速度,因此大部分项目都能享受到资金增量红利。

这一轮周期,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半年到一年中,大部分发币项目可能会破发,甚至不考虑资金费率的情况下,所有上币安的项目去做空,从币价角度来看,它们都有盈利空间,几乎很少有币在上币之后再上涨的情况,这与上一轮周期完全不同。「恰恰最近上币不火,而币股很火,因为股票市场无论是壳还是头部资产,加起来只有几千家,受到审计机构、律师和监管机构的关注,造假成本很高,然而整个流入的增量资金相较于币圈更大。

因此我们看到更多类似币股头部的项目,例如Circle,Circle如果发币不可能涨得很高,在申购IPO后市值最高峰接近于发行的稳定币。因为这轮周期每天有几十万个新币出现,股票市场总体来讲是稀缺的标的,所以结合头部Web3项目后,能创造出更好的流动性和关注度。「总体来看,对于头部项目在上一轮周期更适合发币,而这一轮周期可能更适合币股联动。

3.2 问题:您怎么看待当下全球 Web3 合规化进程?未来两年,香港 Web3 合规方向最确定性的趋势是什么?有哪些领域还有不确定性?

我认为赛道毫无疑问,从原生跟草莽的阶段逐渐进入到合规阶段,整个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是去中心化的,DeFi始终存在。「我们认为未来肯定是去中心化的DeFi和合规两个并存的机会。对于草根而言,更多的机会在于去中心化的赛道。

对于大型机构而言,它们的机会在合规赛道。从香港的稳定币申请来看,之前香港交易所申请时,更多是币圈原生机构,但稳定币完全不同,更多是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巨头申请。因此,普通币圈原生机构想在香港稳定币占有一席之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香港的合规趋势非常明确,从交易所持牌到稳定币再到OTC,正在逐步推进,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框架和体系,未来也会更加完善,这是它的监管体系。

第二,香港政府的友好度在全球范围内最佳。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强调,许多人不相信,当时还有新加坡作为对比,这几个月至少亚洲人肯定都相信了。新加坡非常严格的监管政策6月底正式生效,许多机构都在离开新加坡。原因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小政府,但是是一个比较法制的地方。只要不违反国安法,不影响中国的政治,你只是一个创业者,肯定是一个非常法制的地方。

虽然过去半年美国非常开放,但是从特朗普和马斯克的一会合作和一会争吵来看,我认为美国的政策环境,在未来长远肯定非常开放。但不同时期,站了不同的党派都会存在风险。然而,在香港维护中国祖国统一的情况下,不存在需要向另外的党派或者监管利益群体站队的情况,只要安心发展Web3事业即可。

我们认为对于大陆出生的华人而言,香港毫无疑问是最适合发展Web3的桥头堡。过去香港发展不好web2的原因是,因为web2是木桶理论,只有补齐每一块短板才可以。

当你在香港只有个别长板时,无法弥补短板,肯定无法发展web2。Web3是长板理论,泰达公司拥有160多名员工,利润达到140多亿美金,他们只进行稳定币发行,没有涉足链、钱包以及其他生态上的直接开发事务。稳定币的使用人数是全球的,它将自己的长板加长了,其他链和钱包又补上了自己的长板。

香港恰好是一个可以让你长板加长的地方,特别适合大陆出生的华人和全世界的华人,在这里创业以及未来中美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适合做一个非常好的桥梁。

审核人Huanyao Fang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场,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做参考,读者不应以本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Tradingkey对任何以本文为交易依据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证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您应该寻求独立财务顾问的建议,以确保您了解风险。

推荐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