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巨头终于坐不住了。”
7月21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经纬天地突然宣布推出加密支付应用「Fopay」,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家主营电信业务的港股公司,竟要凭借稳定币支付杀入Web3赛道?在USDT、USDC称霸的市场格局下,Fopay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根据官方公告,Fopay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
稳定币托管:通过持牌合作方合规托管USDT/USDC等主流稳定币(规避政策风险)
预付卡支付:将加密资产映射到传统银行卡体系(兼容Visa/Master通道)
一站式整合:集成钱包、兑换、消费场景(类似支付宝的“存-花-管”闭环)
这种“曲线救国”的路径,巧妙避开了各国对加密货币直接支付的监管雷区。用户充值稳定币后,可实时兑换成法币余额消费,商家端则直接接收法币结算——对C端无感,对B端友好,堪称加密支付的“中国化改造”。
想象一下,当纽约的商人向东京供应商转账时,不再需要经过五六家银行的层层扒皮,也不用忍受三天的结算等待 —— 稳定币的点对点交易,能让资金像电子邮件一样瞬间抵达。
表面看是跨界,实则暗藏杀招:
1. 牌照护城河:合作方包含香港信托牌照机构(疑似与HashKey、OSL等持牌平台联动),预付卡业务或已打通东南亚电子支付牌照(泰国/菲律宾央行已发放加密支付许可)。
2. 场景嫁接:其电信业务积累的东南亚商户资源(超3万家线下网点)可无缝接入Fopay,形成“话费充值-跨境汇款-日常消费”的生态闭环。
3. 港股身份红利:相比纯Web3项目,上市公司背景更易获得银行通道支持。参考美图购买加密货币后股价暴涨的案例,资本对“传统业务+加密叙事”的估值溢价极其慷慨。
机会点:
1. 合规窗口期: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条例》2025年全面落地,Fopay可借“沙盒监管”抢占先机
2. 企业级需求:跨境电商亟需稳定币结算降低汇率风险(TikTok Shop东南亚卖家已测试USDT收款)
风险点:
1. 银行通道脆弱性:若合作方牌照被吊销,整个支付链条将断裂(参考2023年Silvergate银行倒闭引发的USDC脱锚)
2. 巨头降维打击:支付宝/微信一旦开放稳定币入口,Fopay的差异化优势可能瞬间消失
3. 技术黑箱:公告未披露储备金审计方案,若出现类似FTX的挪用风险,港股投资者或面临“双杀”
从MicroStrategy买比特币到特斯拉支持狗狗币,传统企业的加密叙事总能点燃市场。但经纬天地此举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稳定币战场从“链上原生”转向“现实世界渗透”。
经纬天地的豪赌能否成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 Fopay 的出现至少证明:当区块链脱下投机的外衣,穿上实用的工装,它离改变世界就不远了。
这场支付革命的终局,可能不是谁颠覆谁,而是传统金融与加密技术的相互驯化 —— 就像当年电力改造了工厂,而不是摧毁了工业。
接下来的几个月至关重要。如果 Fopay 能在跨境电商卖家、海外务工人员这些核心群体中站稳脚跟,我们或许会见证一个新金融物种的诞生。
毕竟,最好的创新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颠覆,而是润物无声的替代。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