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活報告公眾號(ID:livereport)
自8月初以來,港股市場走出了一段明顯有別於A股的觸底回升行情。
恆生指數較8月6日階段低點已累積反彈10%,恆生科技指數則反彈了12%;而同一階段,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均下跌超過4%,接近疫情以來低點。
在分化的背後,港股相對於A股的超額行情,或許受到了資金面、基本面和估值面的共同驅動。
在資金面上,聯繫匯率制度下,港股對聯準會降息更加敏感;在基本面上,港股具備結構優勢,盈利改善彈性較A股更大;而在估值方面,港股目前仍處於歷史估值低位,AH股溢價還有進一步下降空間,港股的性價比仍然較高。
1.資金面:港股對聯準會降息更加敏感
近日,聯準會正式宣布將基準利率調降50個基點至4.75%到5%之間,超出市場平均預期。這是自疫情聯準會大幅寬鬆以來的首次降息,也是自2022年3月以來聯準會快速大幅升息的緊縮週期的結束。
而根據CME利率觀察工具顯示,市場預期聯準會今年可能也將降息75個基點至4.00%到4.25%之間。這意味著拐點已出,新一輪的降息序幕就此鋪開。
聯準會降息后,香港主要商業銀行也跟隨下調最優惠利率0.25厘。 而港股反彈的首要因素,在於港元挂鉤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下,聯準會降息影響在港股市場有更加顯著的寬鬆交易傳導機制,即港股對“降息”事件更加敏感。
在資金層面,除了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外,全球流動性也會開始重返港股市場。根據華泰證券研究,外資上週淨流出環比明顯收斂,其中被動外資再度轉為流入,降息週期背景下美元流動性邊際趨鬆或持續助力港股市場流動性改善。
2.基本面:港股結構優勢,獲利改善彈性大
在獲利分子端,對利率更為敏感的成長性板塊受益最明顯。
近幾年,隨著港交所的製度改革,18A生物科技、18C特專科技以及AI等新興產業的企業紛紛赴港上市,港股的行業結構差異和新經濟龍頭優勢下盈利改善的彈性更大。
根據中金分析,在產業架構上,港股新經濟佔比高(上半年獲利年比雙位數成長的電商、網路板塊在港股中權重較大),頭部公司貢獻效應較明顯;而港股在中游製造業佔比較低(獲利承壓的中游製造業公司多數集中在A股)。
香港金管局和本地銀行的降息也將直接降低香港本地的融資成本,香港本地分紅、消費甚至房地產也可望受益。
根據LiveReport大數據測算,在近一個多月的反彈過程中,港股各大類產業除地產、工業外,其餘產業獲利均為正貢獻。其中,醫療保健、原料、可選及日常消費的產業漲幅基本上都來自於獲利成長。
3.估價面:港股仍處估價低位,性價比較高
而在估值層面,目前港股市場PE估值水準仍處於歷史低水準。截至9月22日,恆指、恆生國企及恆生科技指數的本益比分別位於17.5%、31.1%及14.2%的十年歷史低分位。
恆生指數目前本益比為8.93,較其自2013年以來的歷史平均(10.37倍)仍低約14%。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目前本益比為7.98倍,較其自2013年以來的歷史平均(8.60倍)仍低約7%。
恆生科技指數目前本益比為21.83倍,較近4年歷史平均(34.71倍)仍低約37%。
而隨著企業獲利和流動性的持續轉好,港股的估值水準可望進一步提升,為市場行情提供進一步向上的動能。此外,目前AH股溢價仍超過146,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港股仍具備較高的性價比優勢。